編者按:青藏鐵路運行兩年多,西藏經濟由主要靠投資拉動,向投資、消費雙拉動轉變,尤其是旅游業出現“井噴式”發展,全區2007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60%,收入增長73.3%。盡管2008年西藏旅游受到一些因素影響,但眼下“冬游西藏”又成為熱點,這有力證明青藏鐵路強大的輻射作用。
復興唐蕃古道可串起龍形經濟帶
“青藏鐵路使先前的‘小西北’變為‘大西北’,并呈現‘大’字格局?!标兾魇∩鐣茖W院研究員張寶通說。張寶通認為,幾年前,內蒙古被納入西部大開發戰略范圍后,中國傳統的西北地區范圍擴大了?!扒嗖罔F路把西藏與西北地區緊緊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包括陜、甘、青、藏、蒙、寧、新七省區的大西北經濟版圖。”他說,約占西部80%國土面積的大西北堪稱地大物博,決定著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以西安為頭的“大”字經濟框架中的“撇”——絲綢之路、歐亞大陸橋經濟帶已具備較好的發展基礎,而以西安至拉薩的“捺”初現端倪,沿青藏鐵路復興“唐蕃古道”,可以串起一條全新的“龍形經濟帶”。
不少經濟界人士認為,大西北的“大”字形經濟框架,有三條重要鐵路交通干線作支撐。
一是包北通道。即西部大開發第一階梯,連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榆林、延安、銅川、西安、安康,直至北海等中心城市的交通干線。這條線上的北段分布著陜蒙能源化工基地,以及關中制造業與秦巴綠色產業基地。
二是隴海、蘭新鐵路。即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連接渭南,西安、咸陽、寶雞、天水、定西、蘭州,武威、金昌、張掖、嘉峪關、烏魯木齊等中心城市,分布著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以蘭州為中心的城市帶和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城市群。
三是隴海、青藏鐵路。這條經陜、甘、青、藏四省區,再現“唐蕃古道”的鐵路線,將成為東亞連接南亞的陸路大通道。
“過去,按照行政區劃,人們習慣把西藏劃在西南地區,實際上,按照布局合理和優化的經濟區劃原則,西藏當屬西北地區。”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高新才說,這不僅是因為西藏與西北的青海同在青藏高原上,而且西藏與西北的聯系歷史悠久,“唐蕃古道”就是西藏與西北經濟一體化的歷史見證。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孫勇說,青藏鐵路讓西藏看到北向發展的良機,西藏自治區已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建設“陜甘青藏經濟帶”的構想,希望依托國內大市場,加強和西北經濟區的交流與合作。
張寶通說,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多為限制開發區,經濟承載力較差,因此,按照國家西部大開發沿重要交通干線、圍繞中心城市,以線串點,以點帶面,有重點地推進的方針,建設西安—蘭州—西寧—拉薩—日喀則的“龍型經濟帶”,已具備了基本的條件。
不少人認為,陜甘青藏四省區經濟形態既有同構性,又有互補性,一旦聯起手來,甚至具有“雙龍頭”優勢。作為“東龍頭”的陜西,各種戰略資源相對齊備,人力資源首屈一指;作為“西龍頭”的西藏,是中國能源后備基地,也是中國對南亞開放的前沿;身為“龍腰”的甘肅,是四省區北上南下,東進西擴的樞紐;青海作為“龍頸”,不僅可以與西藏結伴挖掘世界屋脊的資源優勢,更是西藏北向發展的“跳板”。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蘇海紅認為,陜甘青藏四省區存在著梯度差異的經濟關系,易形成互補的產業鏈條。這一“龍形經濟帶”,有望成為中國西部區域化經濟新的增長極。
四省區需建立經濟合作機制
記者了解到,青藏鐵路使陜甘青藏四省區的關聯度越來越大,尤其是民間資金看好“火車商機”,紛紛涌向“世界屋脊”,甚至國外財團也進藏投資。
青藏鐵路打破西藏的交通瓶頸后,極大地刺激了外地客商和當地百姓的投資熱情。據國家統計局西藏調查總隊統計,2007年,西藏吸引民間投資84.5億元,比上年增長29%,優化了西藏的投資結構;2008年上半年,吸引民間投資25.60億元,增長6.6%。
在火熱的投資大環境下,旅游接待能力明顯增強。目前,全區各類旅游企業達1000多家,總資產超過40億元?;疖囬_通前,西藏沒有一家五星級酒店。如今,就連新加坡的企業都在拉薩建了星級賓館。
2007年,拉薩市雪頓節貿易洽談會達成合作項目41個,項目總投資75.1億元,是上屆的1.4倍,投資商中來自西北地區的占半數以上。
2008年,拉薩雪頓節在打破以往政府主導、財政包辦的模式下,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思路,吸引了來自北京、山東、重慶、浙江等地100個商家,簽約項目金額突破百億元,共達成合作項目53個,同比增長29%;項目總投資達145.04億元,同比增長93.1%。在達成的簽約項目中,投資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有4個,包括拉薩市招商引資局與北京祥業集團簽訂的興建拉薩國際旅游溫泉項目,總投資70億元;拉薩市柳梧新區管委會與中國海亮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興建柳梧花園項目,合同總投資30億元等。
許多商家不僅瞄準西藏處女地的開發魅力,更看好青藏鐵路連接東亞與南亞大陸橋的優勢。
陜甘青藏龍型經濟帶建設需遵循一個前提和三大原則
“十一五”規劃時期,國家將著力促進西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重點放在能源及化工、重要礦產開發,特色農牧業及加工、重大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旅游與文化產業等領域。專家認為,陜甘青藏四省區應抓住國家的政策導向,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加快產業整合與對接,互為市場、互相配套,爭取縱向形成產業鏈,橫向形成產業群。鑒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以及區域經濟發育相對滯后的西部大環境,構建陜甘青藏“龍”形經濟帶忌搬其他模式,而應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突破行政區劃限制,樹立合作中競爭的理念。“江浙兩省經濟之所以能在總體上獲得幾乎同步的繁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打破行政區劃,對投資商沒有過高的地方準入要求?!碧K海紅說,區域合作的目的是,在總體利益最大化前提下實現個體利益。青藏鐵路不僅是其沿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主渠道,更重要的是以互惠互利為紐帶形成的利益共同體。因此,四省區應有整體發展意識,讓各種生產要素得到科學、合理的流動與組合。
——突出“整體推進,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區域經濟格局。首先,要在產業協調布局、生態環境改善,旅游潛力挖掘,以及城鎮群建設等方面力求同步。在此基礎上,再通過非均衡發展戰略,以青藏鐵路為線、以沿線主要城市為點,在以線串點,以點帶面上引導各生產要素向西安、蘭州、西寧、拉薩流動。一方面,使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有效整合與梯次對接;另一方面,發揮各中心城市已有的輻射力,帶動周圍城鎮發展,逐步做大經濟平臺。
——科學規劃,為產業融合提供良好基礎。依托青藏鐵路和高原區域特點,確立對位發展與錯位發展相結合的思路,定位各地區發展目標,產業特色功能,爭取在“龍”形經濟帶內分布不同層次的產業群,保證相似產業的呼應與和諧。首先,盡可能使市場稀缺產業互相補充,如青??勺鳛槲鞑氐牡V產加工基地,西藏可成為青海旅游發展延伸地,甘肅可作為青藏兩省區商品集散地和加工基地,陜西可為甘青藏資源性產業升級提供人才,技術服務;其次,產業連鎖對接,如旅游、礦業,化工、高原生物和綠色飲品業、藏醫藥,農畜產品加工和民族手工業品等,均可整合挖掘“世界屋脊”的資源優勢。
建設好四大城市圈可助陜甘青藏龍形經濟帶騰飛
專家認為,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相關方針,加快推進西安、蘭州、西寧、拉薩為中心的城市圈建設,可助新興陜甘青藏龍形經濟帶有力騰飛。
關中一天水城市圈:中國重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關中一天水城市圈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楊陵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及天水市。這一區域是中國西部智力資源最密集、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之一。目前,僅關中就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2個省級開發區,集中了16個省級以上星火技術密集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安樹偉認為,通過西安、咸陽、寶雞、渭南、天水等中心城市的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建立產業孵化基地,可促進信息軟件、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現代醫藥與生物工程、新材料、先進環保、航天航空六大領域的優先發展。同時,飛機制造,汽車制造、高壓輸變電設備生產、機床制造四個領域,可成為此城市圈裝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項目。
蘭州城市圈:西北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蘭州是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和呼包—包蘭—蘭新經濟帶的樞紐區。通過蘭州城市圈的建設,密切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四省區之間的經濟聯系,帶動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使這里成為西北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安樹偉分析認為,這一城市圈中能源原材料工業、醫藥食品工業兩大領域發展優勢明顯。
以大煉油、大乙烯及天然氣綜合利用開發為主,大力發展煤化工,氣化工,并開發下游產品,延長化工產業鏈,可形成油煤氣—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產業鏈。同時,專用和特種水泥,新型墻體和裝飾材料生產也具有優勢。
以品牌企業為龍頭,整合資源,構建中藥材生產,開發、種植產業群,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創新藥物、基因工程類藥物、生物獸藥等產品。立足農牧林果資源的比較優勢,發展乳品、飲料、啤酒、礦物質水、煙卷等產品,鼓勵發展百合、籽瓜、玫瑰、畜禽等產品深加工項目,發展營養產業。通過市場容量大且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最終可形成農產品加工與醫藥食品產業體系。
西寧城市圈:青藏高原商貿中心 青海省除西寧市外的其他地區均地廣人稀,因此,西寧城市圈僅限于西寧市。專家認為,西寧除以水電為依托的高耗能工業外,一方面可依托未來格爾木的石油與鹽化工資源,青藏高原特色農副產品資源,在精細化工、醫藥、食品等領域培育經濟增長點,發展成為蘭州城市圈石油天然氣化工,醫藥和輕紡工業基地的外圍據點;另一方面,可圍繞旅游業、服務業等,逐步把建筑材料、機械制造、紡織、皮革等行業,打造成青藏高原商貿中心城市。
拉薩城市圈:面向南亞貿易“橋頭堡” 盡管拉薩市以外地廣人稀,但其優勢產業可拓展至“一江兩河”(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流域。專家認為,在特色優勢產業方面,應把拉薩建成西藏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專家認為,拉薩城市圈應當借勢發力,以豐富的自然、歷史、民族風情,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資源為基礎,以旅游產品開發為主體,構建食,住、行,游、購、娛綜合配套協調發展的旅游大產業格局。
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本云說,眼下,區內以拉薩為核心、輻射林芝和日喀則地區的全新經濟帶已初步形成,本地與外省區企業之間的考察洽談悄然進行。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和中印乃堆拉邊貿市場的恢復開放,西藏正成為中國連接南亞的陸路橋頭堡。
“先讓旅游打頭陣,再讓商品大流通和民營企業聯手,估計三五年后將有大的發展。”陜西省政研室主任田忠林說,陜西與甘肅、青海,西藏的經濟合作遠勝于與東南沿海的合作,陜甘青藏四省區借助四大城市圈梯度推進,合作潛力巨大。
相關人士表示,加快推進西安,蘭州,西寧、拉薩為中心的城市圈建設,發揮好各自的城市功能,可助新興陜甘青藏龍形經濟帶有力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