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咖啡鮮果紅了,收獲的季節到了。“今年,我們后谷計劃對咖啡鮮果的收購價將由2007年的1700元/噸上調到2200元/噸,整體上調幅度為29%左右。”近日,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相入透露了該公司今年咖啡鮮果的收購價格。對于還在觀望中的絕大多數咖啡廠商,德宏后谷咖啡公司公布的這個收購價,對于辛苦了一年的咖農們來講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10月26日,記者在德宏芒市采訪介桃村咖啡種植戶錢老五時,他滿懷喜悅地告訴記者,后谷公司今年向他們收購咖啡鮮果的起價是1.6元/公斤,最高可給到2.2元/公斤,而去年10月到今年4月采摘期的價格是1.4~1.9/公斤。他說,雖然現在經濟不景氣,但是后谷公司卻給他們咖農吃了一棵定心丸。
中國98%的咖啡產自云南,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是中國咖啡行業唯一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擁有中國最大的速溶咖啡生產線,可以說,后谷咖啡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中國咖啡行業的風向標。時下,該企業率先公布提高咖啡鮮果收購價,將影響2008年云南甚至中國咖啡鮮果的收購行情。
大幅提價的背后,后谷的初衷是什么?熊相入介紹,主要原因在于后谷作為龍頭企業,就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讓咖農受益,讓農民致富就是后谷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這也是積極響應工業反哺農業的最好體現。
針對目前全球金融危機,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的新形勢,后谷卻率先提高了咖啡原料的收購價格,對于這個讓人感到疑惑的話題,熊相入說,企業的利益和咖農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經濟危機造成了咖啡原料價格下跌,就會直接影響咖農的種植積極性。沒有原料或原料短缺,企業何談利益。
后谷提價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在2008年5月建成的年產3000噸速溶咖啡粉的生產線已經投產,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速溶咖啡粉生產線,過去是靠賣原料和委托省外加工,現在有了自己的生產線,也需要保證充足的原料供應。熊相入介紹,委托省外生產加工一噸速溶咖啡的委托費是2.8萬元,而自己生產的成本在8000元/噸左右。按年產3000噸速溶咖啡計算,每年可以節約委托費6000萬元,企業還可以用部分利潤反哺給咖農。
2008年7月,后谷作為雀巢在中國最大的咖啡原料供應商,為自創品牌,宣布削減對雀巢的咖啡原料供應。熊相入表示,生產線的正式投產,在帶動中國咖啡產業迅速崛起的同時,后谷也在打造中國自己的咖啡品牌,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競爭力。積累了20多年咖啡貿易和產業化運營經驗的后谷企業,現已建立健全了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在質量、管理、品牌建設、市場營銷上加大了力度,將“后谷”打造成國際著名的咖啡品牌。
要打造好的品牌,就要有質量好的咖啡原料做保證。為此,多年來,公司堅持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農民發展咖啡種植。截止目前已在云南省發展咖啡種植面積達8.7萬畝,成為目前全國在咖啡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咖啡生產企業。公司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新種植面積20萬畝,同時,通過對原有老咖啡基地改造,使總體種植水平達到行業標準。
支農、惠農始終是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對當地咖農的承諾。形成區域化種植、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的產業體系,成功走出一條以咖啡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熊相入表示,隨著后谷咖啡深加工生產規模逐步擴大,系列產品銷售量迅速增長,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企業利潤有了大幅度增長,當地政府的稅收增加了,咖農的口袋也鼓起來了,這種三贏局面加快了后谷加快終端產品市場開發,實現工業反哺農業的最終目標。
他還說,讓咖農真正受益,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爭取讓云南的咖啡種植面積早日從現有的35萬畝向100萬畝邁進,讓云南的咖啡產業真正成為繼煙草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這也是后谷咖啡為之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