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的意外,沖我而來。
闖入的,是飛鳥。
新居裝修之前,就蹊蹺:門窗緊閉,哪來的鳥糞?哦,墻頭的排風(fēng)洞口,絲絲羽絨擦落,微微飄動……
這里近西郊,近年城區(qū)拓展,鳥兒還能如此張揚!
想起一首老歌:“燕子在藍(lán)色的天空飛翔,尋找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過去這里是荒涼的山崗,如今蓋起高大的廠房,馬達(dá)聲代替了野獸的狂吼……”當(dāng)初唱來是喜,日后重溫有憂!怕只怕法國紀(jì)錄片《遷徙的鳥》那組鏡頭再現(xiàn):大雁栽落煙囪下……
人間“唱詞”,一遍遍刷新;惟有生命的呼喚,經(jīng)久不衰。
搬進(jìn)新居之后,頭頂傳來撲騰聲,麻雀從衛(wèi)生間排風(fēng)洞鉆進(jìn)了天花板夾層。輕輕地,我拍打頂板;悄悄地,它們飛去又飛回……我添設(shè)了柵欄,它們無法深入,卻可在洞檐下避風(fēng)躲雨……久而久之,我習(xí)慣了清晨墻頭雀躍,如同習(xí)慣了夜晚院內(nèi)蛙鳴。窗前樹叢,響起各色鳥啼……
春天的一個早晨,我走向陽臺,驚呆了!那是什么?大雁!數(shù)不清的大雁,排列成流變的“人”字形,達(dá)幾十米寬,迎面飛來,低低掠過鄰家的露臺……
快拍照!晚了!雁群壓向我房檐,飛臨屋頂,看不見了……我朝北窗沖去……大雁翅膀舞動,從容不迫;每舞動一下,滑出很遠(yuǎn)。雁陣劃成一道漂亮弧線,消失在樓宇后面。
記得話劇《伊索》里,奴隸主承諾:見群雁飛過,就還伊索自由。邂逅飛雁,稍縱即逝,奴隸主故意磨蹭不抬頭……自由何來?不靠偶遇,更不靠恩賜。今日大雁飛臨,又預(yù)示什么呢?
初夏,又一個清晨,我睜眼之際,傻了:對面房頂,一只大鳥正在降落!它伸展修長的腳爪,抓住露臺欄桿,翅膀漸漸收攏,縮成一尊棕黃色的“雕像”……嗨,朋友,你姓什么?打哪來?是“逃亡者”?“流浪兒”?還是“探險家”?為什么在這里歇腳?疲憊之極的無奈?興趣盎然的選擇?還是隨遇而安的偶然?
我按動照相機快門,迫不及待欣賞回放:大鳥的喙又尖又長,像利錐……
抓拍起飛!抬頭,又晚了!眼前,空余藍(lán)天一片……
望天際,呆坐好久,我愿意相信:湖畔大鳥,夜間會褪去一身羽毛,還原人身……可浪漫遐想,畢竟一廂情愿。大鳥來此,恐怕僅僅為了捕食麻雀吧。
美感幻滅,是殘酷的。人總要探究真相;面對真相,又總要調(diào)整自己,求平衡。我急切進(jìn)入互聯(lián)網(wǎng)鳥類圖庫,去對照。噢,猛禽在冬季捕食麻雀維持生命,除此之外,它們吃腐爛的動物尸體,清理了自然污染,對人類大大有益。作為這條“食物鏈”上的一環(huán),麻雀也做出了“貢獻(xiàn)”。人們爭論麻雀有害或有益,往往孤立看它吃谷物還是吃害蟲;其實,大自然“生物鏈”任何環(huán)節(jié)的斷裂,都會造成災(zāi)難。良性的生態(tài)大循環(huán),本身就是至高無上的大善大美!
至于這只大鳥,與鉤形嘴的猛禽無緣;它又長又直的喙,適宜水中捕食;再看體形、毛色,莫非是紫背葦鳽?屬鶴形目,鷺科。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誰又能預(yù)言生活中的偶然?
秋日擦黑時分,妻子輕喚:“哎呀,不得了,我們家陽臺上……”
難以置信,大鳥近在咫尺!隔窗而立,似曾相識。怎么,戀上此地啦?頸側(cè)白毛,是上次那位的遠(yuǎn)房親眷吧?
不敢開燈,屏息欣賞。偷偷拍照,玻璃反光,只攝下剪影:黑暗襯托鳥兒的眼睛,夜明珠般亮得誘人!
大鳥四處張望,長腳一蹬,展翅沖向月亮和流云……
欄桿上留下一滴白白的鳥糞。
在這片天地,春夏秋冬,鳥來鳥往,張望什么呢?從上往下:香樟、玉蘭、銀桂、芭蕉、金桔、梔子、青草、荷葉、睡蓮……由近到遠(yuǎn):小區(qū)內(nèi)桃、竹、松、柏、楓;小區(qū)外一排排黃樺,一方方綠地,大路兩旁分別有數(shù)百米寬的林帶和灌木,蔓延幾十公里,與水系交織,連接一處處民居……錦繡大地,能不迷戀嗎?
可惜,陽臺前那棵銀杏,過早地光禿了。鳥兒若知情,一定也痛心!
你想象不到:是有人高舉掃帚,狠狠擊落金黃絢麗的銀杏樹葉……瘋啦?我天亮拉開窗簾就目擊這一幕,驚叫:“喂!你,你干什么?”很快得知:此人負(fù)責(zé)掃落葉,認(rèn)為枝頭金黃的只是“枯葉”,還不如一次打光,畢其功于一役……
可笑嗎?我笑不出來。往深處一想:比這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本人也參與過!那一年,全民動員,同一時刻,向天空吆喝,放鞭炮,敲鑼鼓,擊鍋盆,揮旗幟,舞毛巾,企圖逼迫普天下麻雀驚惶逃竄,累極而墜落死亡。殃及的飛禽,豈止麻雀?……麻雀的“罪名”是“與人類爭吃谷物”,然而,即使鳥撞飛機,“禽流感”逼來,也不至于要滅絕飛禽種族啊!
假如大雁不愿再飛臨,你我也喪失了自由。
又想起一首童謠——《我們的田野》,天籟之音,叫人感動得想哭:“高高的天空,雄鷹在飛翔,好像在守衛(wèi),遼闊美麗的土地,一會兒在草原,一會兒又向森林飛去……”
選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