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經濟發展的心臟和引擎。強化這個“心臟和引擎”的起搏力和牽引力,對帶動湖南全省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長株潭三市經濟融城合力發展,一直是湖南人追逐的一個夢。從上世紀的“毛澤東城”,到80年代的“長株潭經濟一體化”。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準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湖南人25年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和成渝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后,長株潭城市群被批準為又一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部崛起”戰略落實到了實處。
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彼此之間車程僅一小時,由于如此之近的距離,經濟發展的相容性十分緊密。以至于長株潭三個城市必須更早面對區域協調的難題,在某些方面必須采取協調一致的步驟。
“阿基米德有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可以撬動整個地球。現在,國家給了湖南一個支點,我們湖南7000萬人民完全有信心在體制改革方面,在推動科學發展方面,為全國探索新的路子,積累新的經驗,在中部崛起當中實現率先發展。”這番豪言壯語出自湖南省省長周強之口,不僅顯示了當地高層領導建設“長株潭”的決心,更顯示出湖南人民的壯志信心。
“兩型社會”的湖南機遇
長株潭城市群為“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自此,長株潭將以一個嶄新的起點載入史冊。國家發改委領導強調,這是為了落實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針和中部崛起戰略,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
長株潭城市群在發展過程中將突破城市發展的局限,為整個區域發展形成合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為湖南帶來新的機遇。
機遇一:“中部崛起”戰略中,湖南將徹底改變作為內陸省份一直游離于中國改革開放中心區域之外的歷史,而成為我國未來經濟改革發展的聚焦點和投資洼地。
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代表了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新方向,必將引起全國乃至世界極大的關注,從而進一步強化湖南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沿海產業梯隊轉移中的吸附力和硅谷效應,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流入長株潭地區,為湖南的經濟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新空間。
機遇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政策含金量,將使長株潭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從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新區的經驗可知,一旦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金融、土地、稅收、財政等政策上,有望得到更多的優惠。
“兩型社會”的湖南挑戰
長株潭城市群作為國家批準的第四批試驗區,與以前所批的試驗區相比,國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長株潭城市群的“兩型社會”建設,主要是為了探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建設,推進中國體制配套改革。集中來說,就是要加快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兩大機制,走出“以循環經濟為主導,以兩型產業為支撐的新型工業化和環境城鄉統籌,新型城市化”兩條新的路子。
這對湖南來說是重大機遇,重大的使命也是重大的責任,更是示范全國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