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大河西:“兩型”中果敢先行

在長沙,一系列“兩型社會”建設的動作迅速在這塊熱土鋪開。長沙在湘江西岸劃定一個圈:經由岳麓區、高新區直抵望城、寧鄉腹地的1200平方公里土地成為探索“兩型社會”改革路徑先行先試區。2008年6月10日,長沙市大河西先導區掛牌成立,率先起步邁向“兩型”社會。
“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兩型試驗區’,標志著長沙被納入國家層面的戰略重點,推向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列為科學發展的示范城市。”在長沙市長張劍飛看來,長沙未來發展從大河西起步,開始迎接自己的“兩型”元年。
世界眼光、國際水準、現代理念,這是張劍飛上任伊始就一直反復提及的城市建設理念。在大河西先導區的建設思路中,這樣的理念同樣被吸納其中。
長沙河西地區依托自身產業基礎與優勢,承擔起兩型示范、高科技中心、先進制造、城鄉統籌等功能。重點發展高端產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
張劍飛告訴記者,授予新成立的長沙市大河西先導區管理委員會市級行政、經濟管理權限。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制”,這是一個力度很大的改革,經濟權限甚至走到了上海浦東區的前面。
大河西先導區已迅速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全力打造以望城、岳麓為板塊的大河西,展開城市兩翼,實現協調發展。
“先行先試、敢闖敢試、邊干邊試”,張劍飛表示,“兩型社會”建設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形態。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建設沒有成熟可借鑒的經驗,我們不能等、靠、要,試驗是自己去試,不是人家幫你試。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從體制創新破冰,以2020年再造一個新長沙為目標,果敢前行。
長沙雨花:長株潭國際中央區
雨花區這個總面積115.2平方公里的中部新區,卻演繹了崛起的奇跡。財政收入超越中部38個城區,躍居第一。在長株潭“兩型”機遇下,新的跨越從何起步?雨花區區長張迎春給了我們答案。
雨花區產業發展以指湖南環保科技產業園、湖南雨花創意產業園以及黎托、東塘、紅星、高橋商圈“兩園四圈”為載體和平臺,打造中部地區經濟強區。
占地15平方公里、被命名為“全國環保科技示范園區”的湖南環保科技產業園。已有中煙公司、三湘美的、湘能電工等六十余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入駐。
雨花創意產業園是長株潭地區企業密集度最高的地方。湖南第一塊文化創意產業的牌匾誕生于此,創意產業,讓雨花人找到了又一條發展的新捷徑!
張迎春告訴記者,雨花區是長沙、株洲、湘潭三市融城的接合部、橋頭堡,占據東進南拓的極佳區位優勢,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談起未來的發展方向,張迎春充滿信心的說,雨花區有足夠的底氣成長為“長沙的浦東”。
長沙海事:加速湘江黃金水道進程
2006年成立的長沙市地方海事局,轄區共有航道9條,通航里程496公里。有年貨物吞吐量1萬噸以上碼頭85個,港口年吞吐能力2000萬噸。
為更好服務于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的發展,長沙市地方海事局堅持以領導班子創“四好”,職工隊伍鑄一流,強化管理上水平,開創海事新輝煌為目標,服從大局,開拓創新。為確保長沙水域及港口安全,使水域更清潔,推進海事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先后榮譽全國海(水)上搜救先進單位,全省海事系統安全監督先進單位、航道管理先進單位和港政管理先進單位、長沙市人民政府防汛搶險先進單位、抗冰救災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局長易田宏榮譽全國水上搜救先進個人。該局所屬水上征稽站被授予全國交通行業“文明示范窗口”、“海巡2號”被評為全國安全優秀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