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災、地震、洪澇——2008年的3場災難對銀行業的間接影響開始顯現。5月份,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44.24億元,同比增長18.56%,遠高于貸款增速,存貸差連續第四個月上升。]
銀行中期業績負面影響巨大
5月份,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44.24億元,同比增長18.56%,遠高于貸款增速。海通證券分析師范坤祥指出,5月份貨幣供應量增速有所上升,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降溫加劇了居民儲蓄存款的回流,各家上市銀行的資金成本面臨上升壓力。并且,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存款快速增長時,信貸投放額度受到控制,人民幣存貸比連續第5個月下降,而貸款占盈利資產比重下降更為明顯,這將會對銀行息差擴大有一定負面影響。
除了存貸比影響之外,范坤祥指出,5月份企業利潤增速下降,部分地區房地產價格出現大幅波動,銀行業目前不良貸款率有小幅上升的跡象,雖然各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較高,對短期業績影響有限,但對中期業績影響巨大。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美國加州州立大學MBA潘席龍表示,在宏觀調控的壓力下,目前商業銀行大都存在有錢貸不出去的問題,其中,那些存款凈余額大的銀行壓力尤其明顯。一方面通過提高存款儲備金率減少商業銀行可用資金,另一方面實施指導性的控制或者計劃控制,要求商業銀行上報下個月的貸款規劃,這有些類似于以前的規模控制和額度管理。
潘席龍建議實行巨災債券。他說:“國外1992年就開始發行債券,近年來發展非常好。卡特里納颶風時主要保險公司都發這種債券,甚至德國世界杯還發放關于恐怖主義災害的保險債券。我個人覺得災害如果是巨大的,無論是單一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還是政府都是無力承擔的,從發展趨勢看,可以把這種巨型災害證券化,通過發行債券投放資本市場,讓千千萬萬的投資人共同承擔這種風險。”
“款財政、緊貨幣”局面將出現
中金公司在其新近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三大災害疊加效應將對下半年通脹產生向上壓力,并預測政策層面會出現“寬財政、緊貨幣”的局面,貨幣緊縮態勢不會改變。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分析了今年以來三大自然災害的疊加影響,指出,三大災害已經使農作物受災達663萬公頃,占全國農作物面積4.3%,生豬死亡或達1000多萬頭,占全年出欄量2%,這可能抬高下半年的農產品通脹壓力。因此,盡管6-8月份CPI通脹率受季節性因素和翹尾因素影響有所回落,但9月份CPI便可能反彈,而且受到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繼續高漲影響,明年通脹壓力將顯著高于今年。
哈繼銘認為,目前寬財政的政策局面已實際出現,但鑒于通脹仍在高位,貨幣緊縮態勢不會改變。
對此,潘席龍也表示贊同。他說,“我們現在面臨越南的情況,加上災害嚴重,通脹壓力目前為止還是很大。雖然最近CPI下降,但下降的夠不夠還是個問題。通脹形勢可能更加嚴峻,因為災區重建的影響是逐步釋放出來的,前期可能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是隨著重建工作展開,大量資金涌入,影響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