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突然調整

6月19日下午,成品油價格將要調整的消息不脛而走,搶在調價前加油的私家車和出租車又一次在加油站排起了長龍。和上一次不同的是,這次傳聞并非空穴來風。晚間10時,調價消息正式宣布。
“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至此,油價歷史最大漲幅,誕生在了奧運會開幕之前。
為何在奧運之前調整油價,專家和分析人員眾說紛紜。據國家能源辦官員稱,這是一個遲到的決定。選擇在這個時機調整油價,一個重要原因是過去對能源產品凍結價格、管制價格的措施所帶來的弊端越來越大,并且已難以承受。就在此前的能源部長會議上,國際也開始對中國的油價管制進行施壓。在內外壓力之下,油價的調整時機自然而然地到來了。
油價調整的10天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還曾公開表示,暫緩成品油價格改革有利于社會經濟穩定。話音剛落,調整已成現實。分析人士稱,張國寶的發言有可能是為了防止投機行為,以免調價之后造成市場紊亂。
“不要為已經潑地的牛奶而哭泣。”油價已然調整,在國際油價在130美元長期徘徊的情況下,我們要關心的不僅僅是當下。油價高企之后所帶來的影響,才是當下的關鍵所在。
不管原因何在,總之目前人們更為關心的問題,無疑是政府該如何作為來抑制油價高漲帶來的連鎖反應?高能耗產業,以及形形色色的制造業將何去何從?
CPI預警,通脹壓力劇增
2008年,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不能跑不過CPI。然而,目前更大的考驗來自于比CPI更快的PPI,并進而傳導影響CPI。在今年5月,7.7%的CPI盡管仍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但是相對于4月的8.5%,已經足以令人欣喜。因為這是進入奧運年以來CPI的首次回落。正當人們一致看好CPI將平穩回落的時候,油價調整倏然而至,給剛剛平穩的CPI的反彈帶來了新的懸念。
發改委一直擔心,油價的上調不僅會進一步加重通脹壓力,而且會將不斷波動的國際風險轉移到國內。國家發改委官員也表示,“盡管5月CPI的數據已經開始下滑,但是PPI的壓力驟然增加了,一旦出現反彈,調控只會更加困難”。很多人在擔憂,此番油價的調整會使CPI再度爬高。
這些擔憂并非多余,因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石油牽系著太多問題。PPI對CPI的傳導當然不會如一些專家預計的那樣,需要半年甚至九個月才會傳導。也就是說,此番的油價調整在很多方面將對CPI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就在6月24,國際快餐巨頭完成了奧運年以來的第二次提價,幅度從五毛到一塊不等。
油價的調整對現存的通脹壓力又是一次考驗。在調整成品油價格的同時,國家發改委也明確采取了諸多綜合配套措施來控制調價的連鎖反應。其中包括對種糧農民、漁業、林業實行財政補貼、對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實行財政補貼,運輸價格不提高、對出租行業進行補貼等措施。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報告稱,如果中國提高成品油價格10%,將推高通脹率0.3-0.4個百分點。
“到了應該調的時候就要調,不應該考慮CPI這類因素。” 國家能源辦官員如是說,“我們顧慮的因素越多,積累的矛盾就越多”。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則表示,按照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上調油價是大趨勢,也是在任何層面都沒有爭議的。可見,在重重壓力之下,CPI在一定程度上則成了犧牲品。
自從2007年11月以來,盡管國際油價不斷飆升,但國家始終靠補貼和管制的方式來穩定經濟發展。但這種和國際倒掛的舉措,并非長遠之策。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今年中國對油價的各項財政補貼合計將超過1000億美元。
從長遠來看,這次調價的幅度雖然已經高企歷年之最,但相對于國際飆升的油價和當前經濟面臨的諸多矛盾而言,還遠遠沒有到位。對于CPI和宏觀調控的真正考驗還遠遠沒有到來。
高油價下各行業亟待盤整
受制于成品油價格上漲的行業之中,交通運輸業無疑是首當其沖的,其中又以航空業為最。在高油價和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航空業投資評級出現較大程度的下降。中信證券指出,本次航油漲價對主要航空公司的盈利影響顯著,其中,國航、南航EPS分別下滑25.2%和45%至,東航、上航更將由盈轉虧。正在醞釀中的燃油附加費的上調,恰是航空業轉嫁壓力的重要舉措。
而其他交通運輸業雖然會有政府補貼,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成本需要自身消化。其中,乘用車的影響將高于商用車。因為商用車作為一種生產資料,用油成本的上升可以轉嫁到用戶身上,但乘用車作為消費品,燃油價格的上漲直接增加了消費者的用車成本。可以簡單估計燃油價格20%,將使全年用車成本增加10%左右。而乘用車消費中影響較大的是經濟型轎車的消費需求,因為該細分市場的消費群體屬于第一次購車的新增需求,這部分人群對于燃油價格上漲的敏感性相對較大。
汽車行業的影響也不可謂不大。此外,燃油價格的上漲,也將直接影響用車成本的上升,從而使國內汽車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在高油價的刺激之下,分析人士稱,很多準備買車的人士更多會選擇持幣觀望。中低價格汽車的銷售將直接受到沖擊。
在這次調價過程中,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國企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關系到其切身利益。長期的國家補貼以及自身消化,已經使油企長期以來負重前行。今年上半年,在國內外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作用下,國內石油石化行業經濟效益就已經開始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和煉油業務虧損則是石油石化行業業績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此次提價,將帶給油企一次難得的調整機遇,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煉油虧損大幅減少,盈利狀況或將大幅改善。
需要盤整的行業并非僅僅限于油企和交通運輸業,諸如制造業等高能耗的產業而言,或遲或早的盤整將相繼到來。
油價調整,弊中有利
盡管,對于各類行業來說,油價最大幅度的上升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從長遠來看,也并非百害而無一利。油價調整之后,不僅是石油等相關行業從中受益。分析人士稱,從長遠看來其也將催生出的相關聯產業的研發與進步。
首先,可以有效緩解油荒。此前一段時間,盡管國家發改委接連發文,敦促兩大集團保證成品油的市場投放和供應。但是,各地的油荒并沒有絲毫減緩。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說:“一些地方加油站發生沖突事件,只是政府所掌握的眾多社會反應中的一個點。這些都暴露出市場供需環節確實出現了問題”。
其次,對于節能與新能源板塊,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催生節能產業的發展。上世紀60至70年代的日本,由于國內成品油價上調和節能減排法規出臺,使得其環保節能投資大幅增加,單位GDP能耗得以降低,帶動了當地經濟更長期的持續發展。相同的背景,使得日本這一經驗完全值得我們借鑒,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這次機遇,帶動低能耗產業的發展和相關設備的研發,相應的能源開發、節能環保、新能源等行業將有望長期受益。
我國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都極其豐富,并且都具有大規模發展的潛力,對其大力開發將能夠帶動國內相關設備制造業持續景氣。以風能為例,我國風能資源豐富,2005年以來連續三年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在當前能源結構調整以及提倡節能減排的背景下,會相應帶動諸如其他非石油消耗型的能源產業的發展機遇。太陽能和煤化工等行業,也將借力于油價成本劇增的影響而搭上加速發展的列車。
油價已然高企,其后續的諸多影響還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