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說目前美聯儲的降息可能會暫停,那么,美元的貶值也可能會產生一個波段性的回穩。
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我們面臨的升值壓力會減緩?人民幣有沒有進入貶值區間?
次貸危機還沒有結束,盡管有人說是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我覺得西方金融市場動蕩遠遠沒有結束,至少投資機會和萎縮的趨勢,還遠遠沒有結束。
美聯儲降息減緩的趨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減緩,但現在實際還有另外一種趨勢:一些沒有受到次貸危機影響的資金需要找出路,這時候所謂新興市場,特別是增長比較快的中國、印度這些國家的資本市場,對他們來講吸引力更大,所以盡管美聯儲降息,可能會停下來,但是資本流入的加大,仍然可能發生,我們還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現在面臨兩難:一方面流動性加大,另一方面,我國畢竟有這么大的貿易順差。貿易順差是好的,但它也會帶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即使今年下降10%,仍然會有2500億左右。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仍占7%~8%這樣比較大的規模,所以人民幣仍然存升值的壓力。
從國際收支平衡來講,美元加速貶值,導致人民幣加速升值。現在,美聯儲降息有減緩的趨勢,所以,人民幣升值壓力是減少的,但是,這并不等于人民幣就不會貶值了。現在有人說,人民幣是不是開始進入貶值空間了、進入貶值區間了,我覺得,這還要從長期的角度來看。
最近有兩種觀點,一種建議人民幣升值一步到位,還有一種,就是循序漸進。現在第三種聲音已經出來了,人民幣剛剛往回調了一點,馬上有人說,是不是人民幣要貶值了?
這一步到位,位在哪?大步升值會有個更大的沖擊,企業連緩和的余地都沒有,對于一步到位的觀點,我持保守意見。
過去這一段時間里,美元貶值速度相當快,現在,心理出現一點波動,出現一點回調,很正常。美國衰退或利于中國出口。
中國出口的主要是低價、優質產品,美國經濟衰退了,很多有錢人不去買名牌了,而去沃爾瑪這種比較低端的地方,買中國貨。在經濟學上,它叫收入的替代效應。比如,糧價上漲了,結果土豆需求反倒增加了,因為大家買不起糧食去買土豆了。
我們還是期待美國經濟能夠重新好起來,這對中國會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因為中國經濟也是世界經濟體的一部分。目前,人民幣還無法抗衡美元,也不夠資格成為和歐元、美元一起三足鼎立的貨幣。
美元之所以成為國際貨幣,是因為它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還有一個開放的金融體系,當年它儲備了那么多的黃金,沒有那個實力,大家也不會信任美元。現在大家越來越多地持有歐元,用歐元交易,是因為大家相信歐元。整個歐元區的經濟體系,它是強大的、穩定的、可信任的,而且它的貨幣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資本市場是可以自由流動的。
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周邊一些國家,開始用人民幣做交易工具,但是要成為儲備工具,一個重大的前提是,金融體系已經很健全,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資本市場賬戶是開放的,可以自由流動,自由兌換。這點我們還做不到。我們不僅是經濟實力問題,還有體制改革和一個逐步開放的問題。
有人說,美國經濟如果持續地能夠走好,美元假如持續貶值,美國會從消費拉動型的經濟,變成出口拉動型的經濟,而那時候中國不會從中得到任何的好處。
我認為這個判斷是錯的。美國經濟增長72%靠消費拉動,它的貿易逆差占GDP5%左右,也許下階段,消費減了1個百分點,從72%變成71%,這邊這個貿易逆差,從5%變成4%了。從增長率來看,當年的增長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凈出口的增加所導致的,在當年的增量當中,出口是主要部分。但事實上,消費仍然占71%,是拉動經濟的主要力量。
所以,從長遠來講,美元還在不斷地貶值,美國經濟在不斷貶值的趨勢中,貿易逆差繼續存在,從長期趨勢來講,這是比較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