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位于福建省上杭縣東北部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所在地。近幾年,全鎮緊緊圍繞拓展市場、調整結構、創新體制“三大重點”和市場、區域、創新、項目、品牌“五大戰略”,結合自身獨特的優勢,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和投資環境,已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城市。
古田鎮鎮委書記張毓章,具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在工作上兢兢業業,表現突出,生活上關心百姓疾苦,反映群眾呼聲,贏得了廣大選民的信任和好評,當選為福建省龍巖市人大代表。
善抓機遇 攻堅克難 當好發展領頭人
上杭縣蛟洋鄉原是一個不出名的農業鄉鎮,近幾年,一躍成為全縣的“亮點”,集鎮面貌煥然一新,街道樓房拔地而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群眾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06年蛟洋鄉獲得全縣鄉鎮目標綜合考評一等獎、標準化廠房建設二等獎、縣招商引資工作一等獎、“雙百”競爭項目三等獎等眾多榮譽。2007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
在這驕人的成績背后,離不開一群努力奮進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黨員群眾的辛苦付出,更傾注了鎮黨委書記張毓章的全部心血。張毓章曾在鄉鎮基層工作12年,就職過四個鄉鎮,其中擔任過三個鄉鎮的黨委書記。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當作自己的家鄉一樣來建設,兢兢業業,默默無聞。
2006年5月,將白砂鎮發展得紅紅火火的張毓章被調到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蛟洋鄉任黨委書記。面對新環境、新使命,他團結黨政一班人,抓住贛龍鐵路、龍長高速、319國道幾條交通“大動脈”貫穿全鄉形成的區位優勢。以縣里實施蛟洋工業開發區項目建設為契機,提出了“工業強鄉、招商興鄉、農業富鄉”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工業集中區建設,強化招商引資,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全面加快蛟洋鄉的新農村建設。短短兩年多時間,蛟洋鄉的工業經濟突飛猛進,建成初具規模的工業園區、引進投資千萬元以上企業10多家,工業產值實現了質的飛躍。
張毓章還在全鄉提出了“全民招商”的理念,并組建了招商隊伍,出臺獎勵措施,通過強化招商引資來實現借力發展、壯大工業的目的。凡是有客商來,不管多忙多累他都安排時間會見,親自招商。他先后動員100余位客商到鄉參觀考察,在張書記的盛情和真情下,10余位重量級客商在蛟洋“安家落戶”,為全鄉經濟的繁榮注入了活力。
客商招進來了,張書記更注重“扶商、富商”,從項目審批、土地辦理、工商登記到外來客商的衣食住行都提供“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務,只要投資者在項目實施中碰到問題,他都第一時間給予協調解決。前來蛟洋辦企業的客商無不對黨委政府的工作豎起大拇指。
積極履職 為民代言 當好群眾服務員
“人大代表是一種職務,不是榮譽稱號。代表的職責就是服務,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服務選民,特別是我們黨政部門的代表更要當好表率。”不管是當選為鄉鎮人大代表、縣人大代表還是市人大代表,張毓章書記都始終堅持這種履職理念。正是基于這種認識,他始終堅持實踐“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宗旨,認真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積極參政、議政、主政,勇于為民鼓與呼,勤于為民辦實事。自從當選市人大代表以來,他盡可能地利用空余時間深入群眾,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認真聽取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及時掌握百姓所關注的難點、熱點和焦點等第一手資料。一方面,他利用自身職務優勢,能在自己職責范圍內處理的事做到及時處理、及時答復。超出鄉鎮協調范圍的,他都積極向市、縣提交代表建議;另一方面,他經常通過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基層考察、調研的機會,把群眾的心聲向上反映。張毓章代表參與提交的關于加快蛟洋工業區建設、關于加快農村路網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大對新農村建設扶持力度的建議等一系列代表議案、建議引起了市、縣領導的重視,并得到落實。
2007年底,張毓章代表被調到古田鎮任黨委書記,紅色旅游基地建設、新農村建設綜合推進試驗區建設、古田工業在水泥行業整頓后的新出路、農民增收等重任又壓在他身上,但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就是他,像儒子牛似的在基層默默地耕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