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數字受到空前的關注——經濟領域的專家、企業的領導者、投資領域的投資者、消費領域的消費者,這種關注度在前幾年是無法想象的。一季度發布的各項指標雖顯示a出“高位回落態勢”,但,這種回落態勢仍潛伏著“危機”。
組合宏觀調控將主導今年的經濟全局。
壓力一:今年的CPI將維持在多少
自從政府將今年CPI控制在4.8%,學界的專家就認為這個數字實現的可能性不大。隨著一季度CPI的揭曉——8%,似乎4.8%更為遙遠。
“全年CPI增幅會高達7%”,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對媒體講道。這個數字比政府的預測高出2.2%,那宋教授得出這個數字的基礎是什么呢?“今年前三個月CPI已達7.1%、8.7%和8.3%,平均下來一季度已達8%。那就意味著四季度要非常低,4%至3%左右,那么從現在8%回到3%,這個就要求緊縮的力度非常大。就算12月份回到5%,簡單的就是一個全年平均還得在7%。”宋國青教授解釋道。
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居民消費價格的調控目標是在4.8%左右,是一個預期性和指導性的目標。從目前來看,當年居民消費價格確實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第一,上年翹尾因素比較大。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對2008年全年翹尾影響3.4個百分點,要將2008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4.8%左右的預期目標,新漲價因素就需要控制在1.4個百分點以內。實際上這意味著,后九個月同比上漲不能超過4.2%。
第二,影響新漲價的因素還比較多。一是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從去年四季度以來開始攀升,包括工業品出廠價、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都有所擴大,生產領域價格上漲向消費領域傳導的壓力在加大。二是勞動力成本還在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通過增加企業成本推動了企業商品價格的上漲,這都增大了對居民消費上漲的壓力。
同時,他強調到,價格的黏性特點,它不像其他的經濟指標變化的那么快,上升是很緩慢,下降也很緩慢。
壓力二:防經濟增速回落過猛,防增速反彈

中國經歷了十幾年經濟快速發展最好的時期,國力、民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世界經濟舞臺影響力越來越顯著。與此相對的是中國經濟正處在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多變及外力沖擊性越來越強的壓力,這種競爭特點直接挑戰調控政策的“執行力”。
對此,李曉超司長表示,未來經濟發展存在著兩種可能性:一是經濟增長存在著繼續回落的可能。這主要是因為外部需求繼續下滑的可能性在增大,不確定因素也比較多。一方面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還未見底,主要經濟體所受負面影響還未完全顯露,外部需求有可能進一步收縮。另一方面,受出口環節政策調整的影響,在外需減弱下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加上人民幣仍然存在著較大升值壓力,勞動力成本繼續上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都可能降低企業的出口競爭力。二是經濟增長也存在著掉頭向上的可能。這主要是因為固定資產投資還存在著反彈的可能。因災后重建工作將會陸續展開,災害中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環節將會成為投資追捧的熱點。今年新開工的項目還在增加,雖然一些行業利潤減少或者出現虧損,但大部分行業的利潤增長還比較快,將誘發對這些行業投資的增加。目前資金供應比較充裕,為投資提供了資金保障。
經濟的下滑和投資的反彈都會對目前的經濟產生挫傷。一季度在南方災害和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經濟仍實現GDP10.6%,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內在的擴張力和自身的調節了。
壓力三:匯率、利率、加息如何組合使用

就在一季度數字公布后不到3個小時,央行宣布從2008年4月25日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此,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已達到16%的歷史新高。這進一步顯示了今年貨幣從緊的力度。
“我國財力基礎比較好,今年財政收入又保持了在30%以上的增長,為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市場供給、調節市場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還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將為控制物價提供了一個大的宏觀環境。”李曉超司長指出。
圍繞控制物價、防止通貨膨脹、防止經濟走勢的大起大落,宏觀的組合措施將在今后的9個月內繼續出臺。
“目前所有的貨幣政策工具都具有調整的空間,包括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這些還在研究,沒有具體確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表示。
一季度金融領域的三個數字值得關注。信貸有所減少。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423055億元,同比增長16.3%,比上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150867億元,增長18.3%,回落1.6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74億美元,同比增長61.3%;國家外匯儲備余額16822億美元。
“雖然信貸沒有超乎預料地大幅增長,但總體增速依然不慢,速度仍較快,商業銀行在利潤導向的驅動下,依然有信貸擴張的意愿。”經濟學家彭興韻說。
“一季度外匯儲備增加過快,這表明流動性擴張壓力仍較大,銀行體系內流動性依然過剩。”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認為。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表示,當前經濟的調整是可接受、可預期的,全年經濟增長可能會低一點,但仍會保持平穩態勢。人民幣應逐步小幅升值。但,總的來講,中國要準備與高通脹打“持久戰”。
當前,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美國次貸危機要一、二后才能平穩下來,受此影響,中國通脹水平在2009年之前不會有太大變化。對這種嚴峻性要有前瞻性和足夠的心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