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戰略悄然轉變
不久前,俄羅斯第二大鋼鐵企業Evraz集團公司宣布,入股了民營鋼鐵企業集團德龍控股10%的股份,并可能進一步收購德龍控股有限公司51%的股權,從而間接控股中國數家民營鋼企。
德龍控股是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礦產資源開發、鋼鐵生產、鋼鐵貿易等,而旗下主要的鋼鐵主業德龍鋼鐵是國內中寬帶鋼的領軍企業和國內成本最低的鋼廠。
無獨有偶,就在2008年春節期間,全球第一大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集團宣布,已經完成了對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鋼鐵企業東方集團的綜合收購,下一步將收購東方集團控股股東的股權。預計該公司將于今年夏季完成收購。
這兩宗收購的共同特點是外資通過獲得在A股以外上市的中國民營鋼企的控股權曲線進入中國,這也標志著外資收購戰略的轉變。
以安賽樂·米塔爾集團為例,它進入中國后首選的并購對象是國有企業。但是繼2005年7月其收購國企華菱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華菱管線37.17%股份后,收購包頭鋼鐵、八一鋼鐵和萊鋼的計劃都接連受挫。
而且在國家鋼鐵產業政策收緊的現狀下,外資已經很難有參與行業重組的機會。“中國政府的預期與我們的預期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米塔爾抱怨說,“實際上,他們希望外商在合作中俯首帖耳。但外商卻希望積極參與。”現在。如果對東方集團收購成功。這將是外資鋼鐵企業第一次控股中國鋼鐵公司。
米塔爾在全球一直奉行的經營秘訣就是,抓住機會四處收購虧損和破產的小鋼廠,對其進行改造,建立了自己的鋼鐵帝國。他善于洞察何時去捕獲收購對象:出手購買那些被視為垃圾的企業,隨后再向大家證明他的判斷完全正確。2006年6月,米塔爾通過并購安賽樂,更是締造出一個超級航母,市場占有率超過10%,產量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新日本制鐵高出2倍多。
毫無疑問,若成功收購東方集團,將為米塔爾真正開辟又一個新的游戲場。
民營外資的雙贏交易
目前民營鋼鐵企業是我國鋼鐵行業增長的生力軍,在2002年至2007年五年間,我國增產的鋼鐵里2/3來自民營企業。然而,民營企業一直得不到有力的政策支持,發展空間被大大壓縮,并且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向是老死不向往來,兩者之間的界限難以跨越。
近年來,民營鋼鐵企業的迅速成長。誕生了一大批100萬噸以上的企業。可就因為鋼鐵企業的迅速成長。一時間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排放等問題,全都指向了迅速成長的民營鋼鐵企業,要求淘汰的聲音不絕于耳。為此,民營鋼鐵企業也就只能“積極參與和介入行業的整合。”邀請外資來“整合”自己。
最新的消息是,中國最大民營鋼鐵企業江蘇沙鋼集團在擴張之路上又下一城。繼去年年底沙鋼收購永聯鋼鐵集團25%的股權后,近期在進行會談,擬洽購剩余股權。這表示沙鋼希望全面掌舵同處張家港市的永鋼,此次整合涉及的年產能將超過2500萬噸,僅次于寶鋼。
這一收購也是兩個鋼鐵企業在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進行資源重組。降低成本的舉措,而此背后也頻現韓國鋼鐵巨頭浦項的身影。
據一位知情者透露,在沙鋼一系列的收購背后也暗藏其合作伙伴浦項的身影。“浦項謀求控制沙鋼的野心從未改變。浦項通過沙鋼之手來進行大肆收購。之后再等合適的時機收購沙鋼,沙鋼的收購很可能是為他人做嫁衣。”上述人士推測。
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浦項于1996年進入中國,在當年與沙鋼在張家港合資成立了年產40萬噸的張家港浦項不銹鋼有限公司。而后不斷增加資金,如今,工程投資達到近80億元。
在2005年6月曾有消息說,浦項正與江蘇沙鋼集團進行協商。準備以股權收購的方式取得沙鋼51%的經營權。但隨后我國出臺的《鋼鐵產業政策》將浦項的美夢擊碎。根據此規定,外資控制我國大型鋼鐵企業的股權不能超過50%。但浦項的收購心思一直未滅。
“按照浦項生產國際化戰略,仍將繼續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擴張。現實中遭遇政策難題,這可能會使它往國際資本市場上考慮。”“我的鋼鐵網”研究中心副主任俞連貴表示。
俞連貴的這個說法得到了一位沙鋼內部人士的認可。“沙鋼是國內十大鋼鐵企業中唯一沒有上市的公司,而近期大舉的收購無疑在加大沙鋼的資金壓力,上市融資勢在必行。而沙鋼如果選擇海外上市的話,浦項就可以在海外市場大肆收購沙鋼的股票。”上述人士分析。
而這種方式已成為外資曲線進入我國鋼鐵業的一種通用手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張曉剛表示。未來3年中國鋼鐵工業將迎來歷史最大規模的重組,到2010年達成前10大鋼鐵企業產能占全國鋼鐵產能50%的目標。
產業安全之憂
聯合金屬網鋼材頻道經理袁輝說,國家鋼鐵產業政策規定原則規定外資不得控股國有鋼鐵企業,要進入國有企業難度比較大。而對于從香港或者新加坡等股票市場收購中國民營鋼企股權則沒有限制。再者這些企業規模也都比較小,操作起來比較容易。這次耶弗拉茲集團收購德龍控股51%的股權在審批上應該問題不大。
目前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對于外資鋼鐵工業以這種方式進軍中國的鋼鐵行業還沒有辦法限制。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只是規定對國有鋼鐵企業不允許外資控股。而對于從香港或者新加坡等股票市場收購我國民營鋼鐵企業股權卻沒有任何的限制,因此,這樣的收購行為也很難被阻止。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近日提出了“外資控股中國優質民營鋼鐵企業的行為值得警惕,很可能將對中國鋼鐵業造成威脅”的觀點。這一觀點得到國內幾大鋼鐵企業掌門人的一致認同。
通過收購在港上市的東方集團,米塔爾避開了繁冗而嚴格的入股中國鋼企程序。目前的門檻只有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而耶夫拉茲集團公司,利用相同策略,也“曲線”進入中國鋼鐵業。
“現在我們正在對此事件進行分析,尤其是兩家企業并購之后可能帶來的影響,目前分析結果還沒出來。”首鋼總公司董事長朱繼民說,外資參與并購,對中國鋼鐵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對國內鋼鐵產業的安全也必然引發國內企業的思考。朱繼民還表示,原有產業政策在節能指標、減排指標、效率指標等方面的規定都是三年前研究提出的,已跟不上形勢發展。隨著行業的發展進程。原有的產業政策需要重新修訂。
“如果國內鋼材的鋼材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比如鋼材價格急劇下跌,很多民營企業很可能因為成本問題而倒下,屆時外資鋼鐵企業更容易進入這些企業。”徐樂江指出,雖然民營鋼鐵企業賣的是殼,但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的外資鋼鐵企業得到的卻可能是中國的鋼鐵市場。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也曾指出,目前在國內粗鋼生產中,已經有1/3是民營鋼鐵生產的,民營鋼鐵企業已經在中國的鋼鐵行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通過政策和政府審批限制外資控股中國的國有鋼鐵企業,國家有關方面也應該討論相關措施,防止越來越多的外資“曲線”控股中國優質的民營鋼鐵企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鋼鐵產業政策要求提高我國國內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但去年雖然發生多幾起鋼鐵企業的整合并購,但鋼鐵產業集中度依然如前年不降反升。
業內人士表示,耶弗拉茲集團控股德龍也僅僅是一個開始。它會以此為跳板,進一步整合其他民營鋼鐵企業。在未來幾年,還應該會有很多外資鋼鐵巨頭以這種方式曲線進入中國市場。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鋼鐵行業雖然不直接威脅國家的經濟安全。但它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產業。如果被外資控制。那么中國鋼鐵的價格必然大幅上漲,從而引起重工業鏈條的系列反應,威脅到國民經濟。而且產品出口會把資源帶走,這些都是考量因素。
從目前來看,外資控股的多是一些規模較小的民營鋼鐵企業。對中國鋼鐵業不會造成實質影響。至于以后的政策走向尚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