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內消費者對汽車的認識已經逐漸走向理性,但價格依然是最能觸動大家神經的一根弦。按照慣例,每年三四月份,車市都將迎來一波降價潮。而且,降價過程是明降過后暗降又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是,許多等待許久的消費者已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開始出手。然而這些情形在今年似乎已經不在。一些持幣待購的消費者發現,今年車市不但沒有出現“該有”的降價潮。而且大部分車型還出現了價格上漲局面。
單車成本上升13%
縱觀近些年國內汽車市場,可以算得上漲價有兩次。第一次是在2005年上半年:2005年3月,國際鐵礦石供應巨頭對鐵礦石的價格進行了高達71.5%價格上調,直接導致國內鋼材價格的上揚,最終使得造車成本上漲,才使得廠家將銷售價格提高,其漲幅在萬元左右。
第二次是2006年上半年:由于新消費稅的實施,提高了大排量汽車的稅率,故此國內市場中絕大多數的大排量車的價格出現了上漲,漲幅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前不久,國內鋼材價格再次上漲,建筑鋼材、中厚板、冷熱板卷等主要鋼品的噸鋼漲幅都在400元以上。鋼材的漲價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家電、汽車、建筑等行業已經不堪重負。
有業內人士指出,汽車是用鋼大戶,占到總成本的50%以上,鋼材等原材料不斷漲價對汽車生產廠家帶來巨大的壓力。長城汽車公司總裁王鳳英表示,經他們的測算,近期由于鋼材等原材料漲價,將導致汽車企業的單車成本平均上升13%以上,這必然會吞噬企業的利潤,使企業的經營風險加大。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表示,由于南方雪災的影響,國家要求“煤、電、油、運”一季度不得漲價,即便如此。1、2月份CPI的累計值仍達7%。由于進口鐵礦石漲價65%~71%,國內每噸鋼價要漲500元,中級轎車成本將增長1000元左右。國內新的勞動合同法也使很多企業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今年每輛車的成本增加1500~3000元以上,都是不奇怪的,這些成本的增長,企業內部是無法完全消化的。所以他認為去年汽車降價已經是非主流,今年汽車價格應該會保持相對穩定,甚至不排除上漲的可能。
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已處于買方市場,汽車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汽車廠家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大家都在使出一切手段,包括推新車、降價、提高服務等,千萬百計想擴大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貿然漲價無異于自讓地盤。肯定會遭到消費者的反對。
汽車分析師莫言清風也認為,在通貨膨脹的大經濟環境下,消費者的用車成本同樣也在提高,如果汽車企業提高汽車價格,必然會抑制汽車消費。雖然個別車型不排除有逆市加價的情況,但不會成為市場主流,降價依然是大趨勢。因此他說,鼓吹汽車漲價是一場對消費者的陰謀,它是試圖改變汽車市場春寒料峭時消費者的降價期待心理。
部分廠家將提高售價
雖然眾多廠家都面臨嚴重的窘境,但當面對記者提出的“成本上漲是否會影響車價和企業運營狀況”這一問題時,各汽車制造商均顯得異常謹慎。
一汽豐田:通過優化流程解決矛盾
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松井秀司表示,一汽豐田將會通過優化生產流程等方式降低成本以保持價格的穩定。
“對于一汽豐田來說,我們的確感覺到在材料、勞務和燃料等方面成本上升的壓力非常大,但是汽車的價格并不是完全由成本決定的,而是要根據市場的接受程度來制訂的,消費者對于汽車價格的預期是一定的甚至越來越低,但我們的成本卻一直在上升。”他表示,一汽豐田不會通過減少配置來降低成本,而是要通過工廠優化流程等方法來降低成本。 “比如,提高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降低材料費、人工費和運輸費等等。”
吉利:長期考慮不排除漲價可能
吉利副總裁王自亮表示,目前感覺到的壓力主要來自鋼鐵成本的上升。另外,新的《勞動法》頒布后,勞務成本也有所上升。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吉利暫時還沒有漲價的計劃,“但也沒有降價的計劃,否則成本上升的壓力消化不了,”他表示,如果汽車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也不排除車型漲價的可能。
華晨:精簡架構整合成本
華晨汽車公關部負責人表示,“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對企業來講壓力比較大,而且自主品牌汽車銷售利潤微薄,考驗會更大一些,我們在采購環節和單車能源消耗環節上都盡最大的努力降低成本”,短期內華展還能承擔原材料上漲造成的成本增加,但長期看要視整個大環境而定,如果原材料仍保持較大幅度增長。華晨不排除提高單車銷售價格來維持企業生存。
借推“國Ⅳ”變相漲價
3月1日。北京輕型汽車正式開始執行國Ⅳ排放標準,在這之前的降價清庫存的聲音突然減弱,被國Ⅳ車型試探性的漲價所代替。大部分廠家升級后的國Ⅳ新車比老車型價格都高出幾千元。還有一些廠家則干脆直接推出年度改款車型,升級排放標準的同時再加裝一些配置,而這類車型的價格更是打著滾兒地向上翻,與老車型相比。售價高出幾千甚至上萬元。
業內專家認為,眼下車市新老車型價格差異大的情況,是汽車廠商借國Ⅳ風變相漲價的一種短期暴利行為。雖然廠家將一款車型從國Ⅲ版升級到國Ⅳ版,成本必然會有一定增加,但現在車市的大多數車型,實際銷售價格對比之前老款,漲的卻不僅僅是成本,有的車型價格上調部分,甚至高出廠家升級車型所需費用的幾倍。
據東風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國Ⅲ版的車型還有部分庫存,但優惠已取消,如國Ⅲ版福運08款價格為3.98萬元。而國Ⅳ版價格為4.28萬元。專家表示。東風小康升級車型成本大概每輛車在3000元左右。這部分成本的上漲必然會反映到售價上。“但并不排除經銷商此后借國Ⅳ之名抬高售價”。
自主品牌華晨汽車的14款新車雖然已全部通過審核,部分國Ⅳ版車型已到店銷售。但價格也隨之上漲。華晨酷寶跑車國Ⅳ版手動擋車型有7100元的漲幅。據一位經銷商介紹,華晨酷寶跑車的1.8LMT的價格從11.68萬~12.68萬元調整為12.39萬~13.39萬元,1.8TMT運動型則由14.88萬元調整為15.59萬元。“此次漲價是官方指導下的調價,完全是國Ⅳ排放升級成本增加所造成的。”該經銷商表示。
由此可見,今年大規模地價格戰在經濟級轎車上的應戰潛力已本消耗殆盡,再度挑起價格戰的可能性不大,誰挑起無疑是飲鴆止渴自殺。
原材料價格的飚升,不僅使企業消化成本上漲的空間越來越小,而且經營環境十分嚴峻。零部件企業如果因原材料持續飆漲,促使成本的提升幅度已經大大超過產品銷價的增長幅度,一旦突破這一承受的極限,部分零部件企業就將面臨破產的危險。如果向整車制造企業的采購價的提高已根本無法彌補原材料上漲的成本壓力,“即使這些企業從管理、生產、技術等方面人手,不可能無止境地降成本,企業的承受能力最終還是有限的。如果原材料的價格再無序地漲下去,大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都將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