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法律邊緣的民間借貸將迎來“陽光化”生存時代,那些相對低息的借貸力量為即將獲得合法化身份而暗自激動;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間資金聞聽放貸市場陽光化都歡欣鼓舞,事實上大量年息超過60%的民間借貸資金,由于懼怕監管而表示:即使《條例》推出也不會注冊。而對于令市場充滿想象空間的場外機構資金而言,如創投資金、資金豐裕的企業,則由于放貸收益不具吸引力和不了解放貸市場,而紛紛表示自己無意參與該業務。
高利貸:拒絕“陽光化”
2008年銀行信貸市場緊縮,使得中小企業對資金的渴求達到了一個峰值,同時銀行的個人貸款發放變得異常謹慎,這兩種因素加起來促成了今年以來民間借貸市場的空前繁榮。
深圳的一家貸款公司的負責人表示,他們的貸款利息是完全“市場化的”,客戶多的時候就提高利息,少的時候就降低利息,今年年中的時候年息最高達到過180%。當被問及《條例》推出后,會不會考慮注冊成合法放貸人時,該負責人不屑地表示,“按照銀行一年期企業貸款利率6.5%計算,4倍的利率才26%,而我們目前所做的利潤要遠高于此,為什么要注冊呢?還要受到監管。”
發現大多數高息貸款公司或地下錢莊的想法和上述負責人相差無幾,除了基于維持高額利潤的因素考慮外,有些公司還考慮到“陽光化”后,放貸資金的來源也會受到監管層的監管,而資金來源則恰恰成為他們的“難言之隱”。
根據央行研究局副局長劉萍的表態,《條例》規定放貸利率不得高于基準利率的4倍,按照10月30日央行最新下調后的一年期企業貸款基準利率6.66%計算,放貸人的企業貸款利率應低于26.64%。
目前,以深圳民間貸款機構為例,最低的企業貸款利率為月息2.6,年化復利超過了4倍基準利率的指引。執行2.6月息的深圳一家貸款公司一位業務人員頗為自信地說:“月息2.6的企業貸款利率在深圳來說是最低的,不信你可以在深圳隨便問。”
深圳易安信貸一位人士表示,公司執行的是月息2.8的利率,并且是根據上半年的貸款基準利率做出的,《條例》推出后,將會調整目前的利率,使之符合相關的監管規定。
場外資金:參與熱情差異化
由于《條例》規定符合條件的公司和個人都可以申請注冊為合法放貸人,因此,市場對于這則有可能演變成為全民運動的法令充滿期待。
但實際上,這些場外機構資金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參與熱情。深港產學研創投公司總經理羅飛表示。創投機構要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領域,放貸市場由于不太熟悉所以暫時不會考慮。
深圳另外一家創投機構投資經理甚至表示,4倍于基準利率的收益并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低于創投資金的行業平均收益率,因此不會感興趣。
深圳丹幫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皺盛和也表示,公司的自有資金將主要用來項目的擴張,不會輕易投向并不熟悉的放貸市場。
但對那些擁有一定剩余資本的個人而言,則對《條例》的出臺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些在今年股市上和理財市場上遭遇虧損的投資者,基準利率4倍的放貸收益對其頗有誘惑力。
在深圳一家本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肖先生表示,自己所購買的產品已縮水了40%,從目前的市場來看,繼續虧損的可能性也較大,如果《條例》推出后,將考慮拿出一部分銀行存款來做放貸,以彌補理財產品上的損失。
薛義忠表示,《條例》不可能讓所有的民間借貸資金都“陽光化”,對于某些高息資金而言,基于資金來源監管、維持較高利潤等原因,完全會拒絕來自“陽光化”的合法生存,而隨著《條例》推出后規范市場的需求,監管層應該會加大對此類拒絕陽光化資金的清理和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