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問題短期內是難以逆轉的,只有認真反思我們長期以來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偏頗,才能制定出積極的對應策略,使我國經濟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保持自身的穩定性。
近一年多以來,人民幣升值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從人民幣升值這一現象看,它折射出我們在應對國際動蕩的經濟環境時缺乏足夠的準備,對于這一問題我們也應借此機會進行深刻的反思。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與動因
1、長期的依賴外貿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就不確定性而言,由于我們長期以來經濟比較落后,還不可能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引導消費的趨勢,只是跟著別人走,這樣的外向型經濟無疑給我國經濟發展前景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哪一天人家的需求結構改變了,就會造成我國大批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陷入發展困境,也會給大批勞動者帶來失業的危險。再者,我國國內產業自主研發能力滯后。長期依賴進口,不僅影響了我國產業結構提升的速度,而且還會形成我國經濟發展受制于別人的局面,一旦國際市場對于我國的需求采取限制或封鎖的措施,則會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阻力。
2、過度依賴粗放型外貿增長方式為我國在國際競爭中造成了許多的被動性。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堅持粗放的經營方式,以廉價勞動產品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出口產品處于低端環節。更為嚴重的是,我們產品的低價格所造成的貿易順差也遭至許多國家的不滿,使我國成為全球貿易失衡的焦點,不斷遭到美國、歐盟、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反傾銷調查。已成為世界上遭此調查最多的國家,惡化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美國等一些國家借此把矛頭指向中國,通過人民幣升值的方式向我國施壓。
3、我國在應對國際市場動蕩環境過程中還缺乏足夠的能力準備。我國由于長期實行傳統計劃經濟,政府對企業百般呵護,進入90年代后,企業的獨立經營權加大了,但是仍然沒有擺脫“政策型扶持”的模式,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一旦外部經濟發生劇烈波動和國際政治出現重大事件時,中國經濟就將會受到事先難以預料的沖擊。
二、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思考與對策
就目前來講,人民幣升值現象是難以逆轉的,我們應從理性的角度出發,把它看成是對于我國企業的一次磨煉,讓它們在逆境中學會生存,在困苦中走向成熟。我們要認真分析國內外的復雜因素,制定適合我國特點的、具有自主性、科學性的經濟發展策略。
1、要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經濟發展方式”。近年來,粗放的經營方式又有所抬頭。黨的十七大及時地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我國經濟建設在即將進入又一個新的發展周期中實現的又一戰略轉折。一個國家的經濟建設是否取得進步、富有成效,不僅要看經濟是否增長,更要看經濟是否發展。經濟發展包括經濟總量的增長,但還要包括結構的優化、收入分配的合理、資源環境的改善,真正做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由“增長”到“發展”兩個字的變動有助于鞏固30年來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它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國經濟總體運行的必然的價值取向。
2、科學規劃產業結構,使之符合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改進產品檔次,使資本由勞動密集型部門向技術密集型部門轉移,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軍國際市場,改善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應擴大內需、優化出口貿易結構,使我國形成穩定的經濟增長趨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應以內需為主,外需比重不宜過大,否則會失去經濟的自主性。
3、要使我國經濟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中學會適應、不斷成長。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家都具有很強的風險意識。英特爾公司原總裁安德魯·葛洛夫有句名言“懼者生存”,認為這是他取得輝煌的根本。海爾公司總裁張瑞敏也感嘆道:這些年來總體感覺用一個字概括——“懼”,他對“懼”的詮釋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他認為市場太殘酷了,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相比之下,我們很多企業往往在出了名不久便走下坡路,他們容易自滿,市場眼界狹隘,對未來市場的變化缺少必要的準備。而一個成熟的企業之所以成熟,在于他們不是盯住自己的優勢,而是隨時感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會激發自己的創新能力,企業就會有活力,就能適應變化的市場環境。所以風險意識是企業成敗的重要因素。
我們要透過人民幣升值這一現象對一直以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外貿模式進行反思、尋找問題。我們應抓住機遇,順勢而為,轉變觀念、調整經濟結構,變升值壓力為發展動力,使我國經濟在逆境的磨煉中不斷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