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高盛“養豬”之后,國際投行再次進軍餐飲業,凸現了國際風險投資公司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對于所投行業“變臉”的過程。因具有良好的抗風險性,餐飲等傳統行業成為私募股權、風險投資的新的青睞對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就在海外風投機構因全球金融危機而紛紛撤資之即,英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卻高調宣布,將斥資5000萬美元控股知名餐飲連鎖企業——北京呷哺呷哺連鎖快餐有限公司。
與以往風投往往鐘情于IT、網絡類科技型小公司不同,以英聯私募入主呷哺呷哺為標志,在風投面臨困境的情況下,風投對于國內企業的投資項目選擇開始“變臉”,由IT互聯網向餐飲等受沖擊小的行業轉移。
標志性投資
“對呷哺呷哺5000萬美元的投資,是英聯在中國的一項標志性交易。”英聯中國區總裁林明安表示,這是英聯在中國的首宗控股股權交易。
英聯已經有60年的投資經驗,它于2000年開始在中國開展業務,是全球最早進入中國的私募股權公司之一。它在北京設有辦事處,擁有12位專業投資人士。英聯非常熟悉中國的市場,在中國也有很顯著的投資成績,在中國的投資項目包括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蒙牛、尚德、國人通信及順大。
呷哺呷哺作為一家臺商投資、國內最大規模的吧臺式涮鍋連鎖企業,成立已整整10年,目前在北京有53家門店,這些門店大多位于寫字樓和購物中心區域,客戶多為那些喜愛新鮮、健康和中式餐飲的白領人士。
林明安表示,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投資餐飲業是看好行業良好的抗風險能力。
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表示,“投資注入后,將開展理順現金流、店面部署、建立中央廚房等一系列管理策略,”注資后,“呷哺呷哺”將加速店面的擴張。年底將增至60家,中央廚房、物流管理體系、收銀系統、產品研發、質量控制等環節將在獲取投資后全面升級。在連鎖店拓展方面,計劃在未來的3到5年將店面數量發展到180家至300家的規模,目前,“呷哺呷哺”已經和部分超市、百貨等商業企業簽訂了戰略發展協議,伴隨著商業企業開店的腳步,“呷哺呷哺”也同步進行擴張。
以此次呷哺呷哺控股權花落英聯私募股權為標志,國際投資正對于國內的投資項目進行大幅度的轉變。餐飲、食品、教育等傳統企業則由于相對其它企業風險相對較小,投資機構對于其關注度上升,并將獲得更多投資機構關注。
撤離互聯網
在全球金融危機襲卷的情況下,海外投資方不僅資金大為縮減,其投資態度也變得更為謹慎。而中國餐飲業巨大的市場潛力,行業相對的高增長還是讓風投公司看好,逆市對中國餐飲業投資。“呷哺呷哺單店的成長比例比去年增長了將近20個百分點,”林明安說,在目前市場不確定的情況下,源于中國整體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更看好餐飲業是當前經濟放緩形勢里未來表現相對優異的行業。
早在2007起,國際風投的投資取向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從投向企業時機上,風投介入企業逐漸向中后期推進。而在投入行業的甄選上,互聯網、IT行業等高科技行業所占投資金額比例正逐步縮小,連鎖經營、教育等傳統行業占中國創投市場投資金額比重明顯增加。業內人士表示,新興的互聯網垂直領域盡管產生了新的技術和服務模式,但是缺乏與這些創新相適應的盈利模式,市場仍然處于用戶體驗培育期,市場發展前景和市場規模不明確,投資機構需要繼續觀望,而金融危機更加劇了這一現象。
“轉向餐飲業,看好的是餐飲行業增長快、行業利潤相對穩定的優勢。”林明安表示,早在呷哺呷哺引資國際風投之前,火鍋業近年就已被私募基金和資本市場大力追捧,國內火鍋企業屢屢獲得巨額投資并有部分上市,小肥羊在2006年6月獲得3I與普凱2500萬美元的注資,今年6月12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被稱為“中國火鍋第一股”。2007年6月,火鍋連鎖店重慶小天鵝宣布獲紅杉中國和海納亞洲創投基金聯合投資,總金額在2000萬到2500萬美元之間。而一茶一坐、真功夫、迪歐咖啡等餐飲企業都得到千萬美元以上,甚至上億美元的風險投資,餐飲業逐漸成為投資者競相追逐利益的目標。
中國烹飪協會最新公布的《中國餐飲連鎖企業發展戰略趨勢調查》顯示,目前處于資本運作階段的餐飲連鎖企業中。6%的餐飲連鎖企業已引入資金或準備上市,有72%的企業已與多家投行洽談,風險投資與餐飲企業都處于“戀愛”饑渴期。2007年我國餐飲行業年營業額超過1.2萬億元,今年仍保持著高位增長態勢。“餐飲企業的連鎖化運作及現金快速回收、快速擴張都成為業內吸引風險投資目光的重要因素。”業內專家表示,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更加凸顯餐飲業良好的抗風險性,餐飲業自然也成為私募股權、風險投資的青睞對象。
變數大增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曾經讓國際風投趨之若鶩。特別是2007年,中國風投金額出現了與國內的股市一樣井噴走勢。數據統計,2007年風險資本總量比2006年激增一倍以上,風險投資金額達到398.4億,將近2006年的3倍。然而好景不在,隨著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且沒有絲毫緩解的跡象,風險投資機構處境也異常艱難。紛紛采取縮減投資項目,以求度過經濟“寒冬”。我國新興企業對于國際風投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國內風投募資金額同比縮水63%。越來越多的初創的企業處于融不到錢的困境,而那些融到錢的企業可能面臨推遲投資。
早在今年4月,對于我國風投金額的井噴行情,著名經濟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就已指出了其潛在的投資風險。他在總結中國風投的教訓時提醒,要堅持長期的投資,不要追求短期的績效。部分投資公司由于股東各方面的壓力,但是真正的風險投資從投入到帶來回報一般的周期是3-7年,有些投資公司沒有辦法這樣,就把他的資金用來炒房、炒股、搞期貨等等,我們是有過這方面教訓的。
如今在經濟危機面前,前幾年風投熱錢已日益枯竭。而那些因為風投撤資而倒下的新興企業也比比皆是。近日,九九中國音樂網因撤資而被迫關閉。另一家國內大型家居用品購物網站舍取家居網也已步其后塵,其供應商表示,由于資金問題,舍取家居網已經處于停止運轉狀態。據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因為資金問題而倒閉或收縮業務的國內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數量將可能大增。
背景鏈接
海外資本熱衷內需產業
“過去10個月,世界金融日漸動蕩的環境下,我們的基金超額完成了融資模目標,還是比較幸運。接下來我們將關注中國未來與內需市場結合比較緊密的產業,大眾消費、中國城鎮化及可持續發展這三大趨勢的產業,進行長期的投資。”方源資本總裁兼合伙人唐葵先生在正式啟動中國投資業務的第一天這樣說到。
當前,國內外資本市場大幅下跌,企業IPO上市的通道已經關閉,私募融資環境不容樂觀,股權投資推出渠道受到很大影響。但唐葵先生介紹說,眼下的金融環境,方源資本并不擔心,方源資本中國成長基金的投資周期是10年,未來4到5年內將投資15到20個項目,單項投資目標規模5000萬到1.5億美元,每個項目的周期大約4到5年,共有10億美元專注于中國市場。“路還長著呢,只要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短暫的都不是問題。”唐葵說到。
未來,方源投資中國成長基金將關注針對國內需求的長期正向發展的行業,例如反映大眾消費趨勢的零售、醫療行業的企業,反應中國城鎮化趨勢的大型住宅提供商的企業,反映可持續發展趨勢的環保、能源行業的企業。這些趨勢都是針對中國內需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