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加強農村改革發展,作為農村作金融主力軍的“農信社”如何把握時機,加強改革,謀劃自身的更大發展,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探索新農村建設、支農惠農的有效形式。欠發達地區的青海省農信社,自2004年重組以來,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從“求生存”到“謀發展”,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金融發展之路。
青海省農村信用社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伴隨著新中國經濟發展及改革開放的步伐,風雨五十載,歷經坎坷,幾經變遷,始終以服務農牧民、農牧業和廣大農村牧區為宗旨,承擔著各個時期國家賦予的支農、支牧的重任。
青海的農信社發展有其特殊的外在因素,整體經濟總量小,決定了農信社的發展。改革喚醒了信用社發展的春天。三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人民銀行、銀監部門的支持幫助和有效監管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聯社引領全省農村信用社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從“地方的銀行、農牧民的銀行、社區的銀行和中小企業的銀行”的市場定位出發,堅持“穩健經營、穩步發展”的理念,全面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推進業務創新,加快信息電子化建設,著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經過奮力拼搏,改革、管理、發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實現了規模、速度、質量與效益的協調發展。
截至2008年6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資產總額較深化改革前(下同)增長162.56%,負債總額增長165.44%;各項存款增力1:150.76億元,增長196.59%。各項貸款增力1:144.45億元,增長135.93%。按五級分類口徑統計,全轄不良貸款率較三年前下降25.09個百分點,實現了余額和占比的“雙下降”。全省統算,連續三年實現盈利,累計實現經營利潤2.4億元。
穩步推進各項改革,激發體制機制活力。2004年10月,按照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青海啟動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2005年6月9日,青海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掛牌成立,在省政府的授權下,承擔起對全省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至2007年底,全省30家縣(市)聯社在全國率先完成以縣(市)為單位組建統一法人社為主的產權制度和組織形式改革。各項改革扶持政策基本得到落實,信用社歷史包袱得到部分化解。至2008年9月末,全省有13家縣(市)聯社央行票據成功兌付,兌付率達到47.28%,其他財稅政策基本落實,全省農村信用社建立了近千萬元的風險補償專項基金。干部管理、勞動用工和薪酬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形成了有效的正向競爭激勵機制,增強了凝聚力,充分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創新服務方式,加大支農力度。一是大力支持備耕春耕生產,確保資金足額及時到位。二是積極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大力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三是全面落實“提高信用戶授信額度、降低農戶貸款利率、擴大支農信貸覆蓋面、增加支農信貸投入、加大對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涉農企業的支持力度、擴大支農服務覆蓋面、創新支農服務品種”等七項承諾,實施強農、惠農措施,支持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扶持涉農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四是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五是擴大市場營銷,支持中小企業、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力度進一步增強。六是完善支農服務手段。目前,全省農村信用社綜合業務系統已全面開通,服務網絡覆蓋全省縣城網點及80%基層網點。逐步實現了儲蓄和對公業務全省乃至全國的“通匯”,使農牧民同城市居民一樣基本享受了現代金融服務的方便、快捷和安全,為農牧民創造了便利的交易工具和結算手段。全轄三年間累計發放農業貸款105.55億元,至2008年6月末余額達到56.95億元,新增29.76億元,占各項貸款的73.8%,占全省金融機構短期農業貸款總額的93.2%。
強化內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強化制度建設。初步建立了一套覆蓋各項業務、各個崗位、環節和風險點的制度體系,為規范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行為奠定了制度基礎。二是推行縣級聯社等級管理制度。按照統一標準、突出效益、綜合評價的原則,對縣級聯社實施分類等級化管理。三是強化會計和財務管理,以推行主管會計委派制為切入點,通過完善會計組織體系,理順會計核算體系,有效加強了內部管理。四是扎實推行高管人員交流和員工輪崗工作。三年間全省農村信用社交流輪換人數占員工總人數的77.81%。五是深入開展案件專項治理,一批陳舊案件得以充分暴露,有效遏制了新案的發生。六是建立了有效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管理與考核機制,積極穩妥地推行員工內部退養、規范臨時用工等工作。七是按照“總量控制、凡進必考、穩步分流、分類管理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要求,積極推行新的勞動用工制度,全面完成了所有員工的勞動用工身份置換。八是多渠道大力引進人才,優化員工隊伍結構。九是加強任職績效考核,推行領導干部任期制、競聘制、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優化領導班子隊伍結構,高管人員整體素質大幅提高,領導和駕馭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