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謝勝瑜
【策劃緣起】
“中等家庭”是指夫妻都有一定的教育背景,但并非雙高知;均有較高的穩定收入,但不是家財萬貫,年收入在6萬元至50萬元的家庭。日前,北京零點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中等家庭”的安全感最差。該項調查給出的現實依據是:高收入人群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心理上相對比較穩定和有安全感;低收入與社會地位較低的人,或者安于原有狀態,或者懷揣著夢想和希望接近“中等”,再加上有很多惠民政策關照,心理相對穩定;而“中等家庭”正處于一個“不上即下”的境地,他們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卻因種種不穩定因素和“目標向上”的攀比心理引起或深或淺的心理焦慮,由于“中低”兩字越靠越近,致使他們曾經的優越感正在一天天地消退,而潛藏在內心的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卻愈來愈濃。
從2007年開始,尤其是近一段時間以來,CPI不斷躥高,股市屢屢大幅波動,物價居高不下。一項調查表明,77.1%的“中等家庭”認為:“生活成本的漲價使我們的壓力忽然增大。”他們一方面渴望消費,另一方面即使手有余錢依然不敢放手消費。不過,越來越多的中等人群開始感覺到:面對忽然“中低”的生活,如果舒展心靈、持家有道,生活仍能過得有滋有味。
【生活觀察哨】
“中等”生活是個啥模樣?
一項針對全球城市消費水平排名的調查發現:在144個大城市中,日本東京的消費水平最高,中國北京、上海則分別排在第11位和第16位。在“忽聞一夜高價來”的時代,各大城市的中等之家,是如何“克制”地繼續愈來愈讓人焦心的高成本生活?
北京土著:父母接濟,輕松享受
27歲的劉曉琳,夫妻雙方均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們結婚時父母送了一套住房作為他們的禮物。夫妻兩人大學畢業,工作相對穩定,月收入5000元。父母不需要他們特別照顧,沒有買房壓力,打算買車。劉曉琳和老公均屬于“好吃懶做”型,一日三餐基本在外面解決,周末回父母家改善伙食。
兩人是有名的“驢友”,每逢“五一”、“十一”,他們必定背上行囊周游四方。雖說他們每月會拿出1000元孝敬雙方父母,但老人們并不使用,有時反而要倒貼錢給他們。聽說劉曉琳夫妻有買車的打算,老人紛紛慷慨解囊。劉曉琳說,現在的生活基本上不存在壓力,遇到囊中羞澀時,父母還會接濟,他們的生活寶典是:“甭省錢,別苦著自己。”
成都白領:豪華說不上,舒適沒問題
陶先生在成都一家媒體就職,月薪4000元,再加上額外收入,月入5000多元。陶先生新婚不久,在市中心的二環路地段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10萬元,每月還貸款1800元。行在成都也不是負擔。出租車起步價5元,1.2元/公里。普通公車車票1元,空調車車票2元。陶先生說:“食是四川人最大的愛好,味道美不說,價格也便宜,五六個人在中檔餐廳吃一頓飯也就200元左右,平時我和妻子吃飯花15元足夠了,湯圓、紅油抄手等小吃,1~2元一碗,非常實惠。”
因為還房貸的壓力和油價的飆升,陶先生打算過幾年再買車:“前幾年開奧拓的多,現在大家多是買6萬~10萬元的家庭用車。”說到買車的目的,他的說法也“很中等”:就是為了方便到成都郊縣享受好吃又便宜的東西,以車代步,方便一家子。
小城工薪族:歲月本靜好,物價擾得心發慌
常樂華家住江西安福縣城,因為三代同住一院,旁人看上去總是其樂融融。常樂華夫妻都在事業單位工作,因為單位都是“清水衙門”,又都無職無權,每人每月拿1000來元的工資,再加上父親的退休金,便是這個大家庭的“口糧”。平時,因為不用供房,無須買車,兩口子最樸素的娛樂,就是守著一臺電視機消遣時光(令筆者驚訝的是:他們結婚后就沒再進過電影院。當筆者問起電影院離他們家有多遠時,夫妻對望著想了很久才猶豫地說:“原來的電影院離這兒不遠,現在不知搬了沒有。”),因而,家里每月3000多元的進帳,應付完柴米油鹽和老人病痛、小孩零花等開支后,還能存1000多元錢。但現在,常樂華說:“我們全家正在向‘月光族’靠近,當月工資能對付完當月就不錯了。”
他尤其記得今年雪災過后的正月,為招待一個一年才見一次面的同學,他到菜市場轉了一圈,菜價高得他差點沒把頭搖歪:毛豆18元一斤,包菜5元一斤,肉16元一斤,黃鱔25元一斤——那天,他攥著一張百元大鈔,竟買不回一桌普通的待客菜!
現在,菜價雖然有所回落,但常樂華那次買菜的驚悸和過日子的緊張感至今也沒有得到緩解。常樂華存在銀行里的一點錢,就是知道在貶值,也不敢輕易取出來用。而母親常常叮囑他說:“過日子能省就省,總得給一家人留下一些買米錢吧。”
(采訪/憶君)
【主婦BBS】
CPI不會和“中等”人群無關
Bingyi:有錢人的錢都拿去投資增值了,其實像我們這些群體,這么多年來生活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一個重要原因不就是物價低嗎?特別是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低,如果通貨膨脹時代到來,對于未能在經濟增長中獲益的人,生活將變得更加艱難。
沐浴池塘:錢對老百姓來說是生活必需品,對富人來說是奢侈品。同樣的糧食漲價,可能使我們的生活水平從溫飽線以上跌到溫飽線以下。
BLANKSUN:我一般的生活日用不過是收入的1/20,就是漲1倍也不過是1/10,可對生活費用占收入1/3甚至1/2的人可就沒一分閑錢了。
寶寶熊:物價上漲對我們的家庭生活影響很大,確切說對胃口的影響更大。我兒子最喜歡吃蘿卜排骨,以前每次買排骨起碼5斤以上,現在每次只買3斤。為了不讓生活質量下降,我們現在盡量多吃魚少買肉,因為魚類價格漲幅不大。
憤青1號:除了公共汽車票從1塊降到4毛,你還能再找出降價的東西嗎?雞蛋的價格從每斤1.9元上漲到了3.6元。2004年時一袋大米的價格是60元,現在要100元;當時的液化氣一罐是45元,如今漲到100多元。現在很難找到每斤2塊錢以下的蔬菜了!
【當家俱樂部】
我們“中低”,我們樂活
再憤慨也打壓不了房價,再抱怨也降低不了物價,再拼命也漲不了多少工資,那么,我們何不換個角度,想想如何利用口袋里僅有的人民幣,創造出快樂的中等生活?對于善于理財懂得生活的人而言,快樂其實與物質無關,花費很少的時間、金錢與精力成本,照樣能享受高質量的精神快樂。
當家嫂語錄:中等生活,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中等
當重慶正值寒風刺骨的“倒春寒”時,周子涼正和她的朋友沉浸在廣西陽朔的陽光里。出發前,她在博客里向大家告別:“能夠找到失業后一起去旅行的人,而且還是非常喜歡的人,你無法想象我的快樂。”周子涼月入3000元,但她的日常開銷控制在1000元左右,結余的錢就是一筆可觀的“旅游公積金”。在她生活的城市,周子涼的代步工具多為公交車,和朋友吃飯也實行“AA制”,大部分時間會在家做個快樂小廚娘,也會在換季時購買性價比很高的護膚品。
當然,“低成本”生活不代表克扣自己,每個季度,周子涼也會“特赦”自己買一兩套原價時裝,出門旅游時她常豪爽地攔截的士,并用鈔票交換當地的特色美食。對周子涼而言,品質生活不一定昂貴,重要的是有質量和分量。真正的時尚是思想上的時尚,是一個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辨別能力,而不是流于表面追逐潮流。讀書看報,玩LOMO,寫博客,到湘西小鎮修身養性,這種生活不需要花太多的錢,快樂含量卻相當高。
樂活島:當我們感慨潮流的腳步總是匆匆難追時,周子涼卻氣定神閑,享受別人無法體會的幸福。尋找生活最佳性價比,并非拒絕物質,而是有智慧地選擇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
當家嫂語錄:日子要過好,家庭“政委”很重要
我叫蔣若魚,今年37歲,在一所重點高中當語文教研組組長。在機關當處長的老公剛剛辭職下海,正艱難創業,所以支撐整個家庭的中堅力量就是我了。以前兩張板凳三人坐,現在一張板凳三人坐,老公和孩子心理壓力都挺大,搞得家里愁云慘霧的。
我一直就是家里的“政委”,主抓思想工作——在浮華的生活里把穩家庭航向,這個時候更要迎難而上。晚上回家,老公眉頭緊鎖——他和南昌客商談生意,費勁不小,卻打了水漂,快郁悶死了。我說你干嗎呀!做生意講個細水長流,誰說付出就一定有收獲?就當給自己買經驗教訓了。有你老婆我做經濟后盾,怕什么?女兒也不爽,因為她剛被老師教訓過。我說你們老師做得對,你這段時間太驕傲、太浮躁了,畢業班啊姑娘!從現在起,你不許上網,好好寫作業!女兒說媽你雪上加霜。我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今天我就當了你的“規矩”了。上訴駁回,維持原判!然后,我露齒一笑:等你畢業了,媽帶你去吃大餐。女兒驚喜一跳:真的?!
看,我就天天左手是蜜糖,右手是皮鞭,我容易么我!到晚上了,我看書,老公和客戶談生意,女兒在小書房里做作業,這個只有一個人的工資支撐的家庭,一點都沒有朝不保夕的感覺,燈光下的一家安寧、詳和……
樂活島:過去過得好只是回憶,將來過得好僅是憧憬。一個女主人的主要作用,就是做好一家人的精神建設,既要讓家庭成員意識到今天快樂的重要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用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快樂;又要用最大的努力置換明天的幸福。(采訪/閆榮霞)
當家嫂語錄:身體要“瘦”,欲望也要“瘦身”
孫婷是個幸福主婦,她在外企有份高薪體面的工作,丈夫是律師。夫妻倆住在別墅區,還擁有一輛廣本雅閣轎車。最近一兩年時間,孫婷卻感覺越來越不快樂。以前月薪4000元時,孫婷夫婦在單位附近買了一套帶露臺的公寓,每天中午還能回家小睡一覺。眼見身邊的人境遇越來越好,孫婷每晚對丈夫吹“枕頭風”:“我們能力不比別人差,為什么不能過得比他們好?”于是夫妻倆拼命掙錢,終于如愿以償過上了“上等人”的生活。
然而,孫婷的壓力卻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而與日俱增,每天都憂心忡忡:“萬一有一個人失業,別墅怎么供?物業管理費拿什么來交?車子誰來養?”生活越富足,孫婷越懷念以前輕松自在的中等生活。那時的她,拿著4000元的月薪卻十分滿足。那時候雖然只能去太平洋百貨買衣服,一周進一次美容院,日子卻過得閑適從容,錢掙得不如現在多,能做的事情卻比現在多很多。靜心三思后,孫婷和丈夫商量賣掉別墅,買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再換輛省油的捷達車代步。雖然生活檔次看似下降了,但孫婷夫婦的內心獲得了真正的平靜和踏實。
樂活島:“打腫臉充胖子”說的就是那些削尖腦袋要鉆進富人區的人。減肥、瘦身流行了若干年,為什么不能給生活減個肥、瘦個身?中等生活不代表赤貧,而是量入為出,口袋里有多少錢就過什么檔次的生活,讓錢包和精神,都享受松弛有度的輕松。
【CPI與玫瑰園】
漲價浪潮中的婚戀法則
“新同居”時代由于房價瘋漲,而被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接受的居住方式,即男女合租,但各自擁有獨立房間,生活也基本分開。這與一般意義上的“同居”有著本質區別,更由于既保留個人空間、又分攤房租而倍受歡迎。
協議婚姻簽下婚前財產協議再結婚,即便日后離異,持有婚前財產者依然擁有自己的經濟實力。雖然這不能百分之百地保障夫妻雙方的利益,但也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個人損失。越來越多的現代人不僅追求男女平等,還開始追求婚姻平等和資產平等。
“嫩草吃老牛”一項調查顯示,今年“老夫少妻”年齡差距在30歲以上的比例大幅上升。由于消費水平提高,年輕女性對未來生活缺少安全感,因而越來越多的“嫩草”趁自己有點姿色時,主動與事業有成的“老牛”套近乎。此舉雖然令愛情變質,卻有了物質保障,讓更多的年輕女性通過結婚提前享上“清福”。
“恐婚”與“不婚族”出于對買房買車、結婚擺酒、走親訪友及孩子教育經費的恐懼,很多年輕人產生了“恐婚”甚至不婚的戀頭。居高不下的物價已經明顯影響了年輕一代的戀愛觀,對他們而言,“愛情誠可貴,婚姻價更高。若為錢包故,二者皆可拋”。
【小女人理財包】
女主人,造就家庭好生活
一個人的生活是由她的習慣造就的,而一個家庭的生活是由女主人造就的。誰都明白“貧賤夫妻百事哀”的道理,然而對于“中等家庭”而言,錢不在多,善用則靈。即使面臨忽然“中低”的苦惱和困惑,但若持家有道,仍能過上“小穩則安”的和美生活。我們提倡的低成本生活,指的是一種簡單自然卻又不失個性的生活方式。“中等家庭”的女主人要的不是捉襟見肘的生活,也不能當一毛不拔的土財主,卻照樣能讓生活有聲有色。
1.掏錢包時一定要給自己一分鐘的考慮時間,看看花得值不值該不該,防止沖動購物。
2.多吃水果青菜,用淘米水混和喝剩的牛奶DIY成天然爽膚水,便宜簡單卻健康養顏。
3.精明購物,利用法定假期購買大件商品,賺盡品牌打折或商家的優惠活動。紙巾等日用品可以到批發店購買,量大便宜。到特色小店淘貨,有個性而不流于俗套。
4.不必花高價買名牌時裝,可以DIY出僅此一件的“自己”牌衣服。家里不要多余的家具,甚至沙發都可以選擇最簡單的線條布藝沙發。
5.不要把身材寄托在花錢又費力的健身房,步行、爬山都是極好的鍛煉。空閑的時候,可以多看看書,會比長期泡吧或K歌更能放松、更有收獲。
6.能利用的物品盡最大化利用,不要養成不用就扔的壞習慣。
7.通訊方面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所以在打不重要的電話時可以選擇優惠時段拔打。而手機充值也盡量選擇有贈送優惠時充值。如果朋友都有QQ的話也可以網上聊天,前提是公司上班閑時可以聊天或者你家里裝了寬帶。切記:要避免那種省了通訊費又多掏上網費的情況!
8.朋友相聚不一定非要到高檔場所,自己動手做點飯菜,或者坐在草地上野餐、曬太陽、聊天,更能增進友誼。
9.如果有小孩,不要給孩子提供過多的物質享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杰,自古如是。
10.周末或者假日,帶上自備食物,一家人步行去附近的公園,既可享受野餐的樂趣,還能讓孩子零距離接觸大自然。
(本話題除署名外,均由夕陽斷橋撰寫)
【心理解壓閥】
忽然“中低”后,該怎樣舒展心靈?
李金萍(南昌市天縱女心理咨詢工作室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中等一族”品嘗到了生活的美好,會想辦法保持這種狀態,對生活的穩定性會產生焦慮。他們有再前進一步的渴望,未來不確知的成效與欲望之間的沖突會形成一種心理壓力。如今CPI的增長讓很多人產生焦慮和恐慌,“中等一族”尤甚。唯望我們端正心態、坦然面對,才能從容行走,日子仍然過得風生水起。
保持從容的姿態和向上的熱情人生幾十年,變數隨處都在。即使家有萬貫,也可能一夜成為赤貧。人生的過程就是“走在路上”,要保持從容的姿態和向上的熱情,這樣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生活有聲有色,讓日子有滋有味。
避免閹割焦慮和安全感缺失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最初焦慮就是閹割焦慮,也就是被侵犯和失去的焦慮,所以會害怕失去擁有的東西。“中等一族”沒有足夠雄厚的資本來保障自己的安全感,這就要求其應懂得資金的合理支配和再生。一個家庭要有固定的必備資金和再生項目,這樣才能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為自己建立一個“不敗的銀行”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創傷后應激障礙程度并不來源于創傷本身大小,而是取決于創傷后的支持程度。如果有穩固的社會支持系統,在任何時候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支持,人生就會避免很多的創傷和悲劇發生。所以,“中等一族”在平時要用心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人際支持是真正的財富,是我們擁有的“不敗的銀行”。
堅持經濟和情感雙軌并行人生兩條線,經濟和情感。擁有親情、友情和愛情,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物質利益是很難掌控的東西,錢來錢散錢如水。只要有穩定的情感基礎和相互的扶持關愛,即使經濟有暫時的困難,也會很容易跨越的。常言道:家和萬事興。“中等一族”要注意享受情感的快樂,而不是物質的享受,這樣就形成船載人走、順風順水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