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成為人才,可是古語說得好,術業有專攻。任何一個人,都會有諸多的知識匱乏點。于是,人們就拼命去充電,參加學習班培訓。可是面對那些高額的學費、占用太多的時間,很多人感覺到頭痛萬分又精疲力盡。如果能在休息和聚會時就學到不懂的知識,為自己“充電”升值,那該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啊!正是這樣,許多人另辟蹊徑,“技能換客”應運而生。
呼朋喚友,邊玩邊學
趙強,廣告公司職員,從事廣告行業10年,王宇飛,做英語教師15年。趙強和王宇飛從小一起長大,兩個人經常在一起喝酒旅游。可是最近都有了點煩心的事,趙強的公司規模擴大,開始陸續接一些外商廣告。可是,他的外語水平實在太差了。趙強很憂慮,想找一個外語學習班,可是又沒有時間去按時聽課。王宇飛,做英語教師很多年了,最近他對一些平面設計和廣告教程開始感興趣,可是想學習又無從下手。趙強和王飛在吃飯時提起了各自的苦悶。突然兩人哈哈大笑:趙強教王宇飛廣告知識,王宇飛來教趙強外語,兩個人把彼此在一起喝酒游玩的時間改成“技能交換”,邊玩邊學,不亦樂乎?
職場建議:“技能換客”可以在好朋友之間進行,還可以借助好朋友來認識朋友的朋友,這樣在交友聚會中,在娛樂休息時就能彼此學習,從對方那里學到自己匱乏的知識,在輕松娛樂的環境里邊學習邊減壓,各有收獲,何樂而不為?
鄰里鄉親,雙雙得利
王雪,大學畢業后想做公關,可是她感覺自己懂得的禮儀知識太少了。她又沒有那么多的錢去進行專業的訓練。于是,她想在居住的小區內尋找一個鄰居教會自己。這樣,她既不用走很遠的路去學習,又可以親近鄰里關系。于是,她在社區的告示板上貼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也可以教會對方一些自己學到的知識。幾天后,一個鄰居找到了她,說自己開著禮儀公司,王雪可以去學習,而且她希望王雪能教她一些電腦知識。就這樣,王雪和這位鄰居關系親近了,在學習中雙雙得利,她們還成為了好朋友。
職場建議:城市的建筑及生活方式常常讓鄰里之間互相隔絕,不了解彼此的特長,所以相互之間失去了很多彼此學習的機會。“技能換客”可以在鄰里之間進行,可以通過社區、小區告示板或其他方式進行溝通,然后大家彼此交換技能學習,在學習充電中,鄰里鄉親,和睦相處。
網上聯絡,共同進步
李輝,最近公司給他配了新車,他想學習駕駛技術,可是,他只是周末有時間,去駕校學習時間又太長了。于是,他在網上發帖,希望能找一個同城的朋友幫助他學習。文越,最近想學習期貨知識,他不知道去哪兒學習好,于是到網上發帖,希望有人能經常給他講解。于是,很快兩個人收到回貼,李輝和文越見了面。文越給李輝出示了十幾年的駕照,李輝告訴文越自己有多年的期貨經驗,于是兩個人很快達成共識。經常在周末晚上,兩個人一起開車出去,李輝學車,然后給文越講解期貨知識。后來,他們還彼此介紹朋友,擴大了社交范圍。
職場建議:網絡常常會給大家提供認識交往的平臺,因為網絡交往范圍大,所以可能會有很大收獲。但是網絡自身存在著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在網絡中進行“技能換客”要注意一些安全和確認問題,要防止被一些具有不良動機的人利用,要學會保護自己、見面時要出示身份證、學歷及能力的相關證件等。
鏈接:對于這種新興的技能交換,一些“技能換客”也常常心存憂慮。因為在技能交換之前,很難找到自己真正需要“換”的人,而且對對方的技能水平掌握程度也缺乏了解,所以真正能找到一個“門當戶對”的“技能換客”并不容易。這就要求“換客”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誠意。而且,交換雙方所付出的精力和時間不一定對等,最終配對交換的結果也不一定平衡,所以就要求“換客”要用平和寬容的心態來對待。在做“換客”的時候會接觸一些陌生人,所以要注意保護自己也不要傷害他人。還要注意不要陷入經濟糾葛中。即使在做“技能換客”的過程中,沒有學到自己所要的知識,可是結交了新的朋友,彼此帶來快樂,樂善好施那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欄目管理/黃婉瓊編輯/李賢平
E-mail:jbwanqio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