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3月開始,一種名叫“手足口病”的兒童傳染病闖入了人們的視野。自從在安徽阜陽爆發此病以來,北京、浙江、廣州等省市均有該病上報,發病人數從上千例到數百例不等,嚴重地區甚至已有20多名兒童不幸被奪去了幼小的生命。一夜之間,全國的父母們都談“手足口病”色變,那么,到底該如何保護家里的“心肝寶貝”呢?
首發癥狀:發熱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病,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高發。主要發生在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此次安微阜陽的手足口病大流行,并導致患兒死亡的罪魁禍首就是埃可病毒71型。
前期癥狀潛伏期通常是2~7天。約半數患兒于發病前1~2天或發病的同時有發熱,多在38℃左右。部分患兒初期有輕度上感癥狀,如咳嗽、流涕、惡心、嘔吐等。由于口腔潰瘍疼痛,患兒訴有咽痛或口痛,并拒絕進食。
主要癥狀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四部曲),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這種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且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如無并發癥,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內痊愈,少數出現嚴重并發癥如暴發性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多見于2歲以內患兒。
傳染方式:密切接觸
傳染源包括患兒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兒為主要傳染源,在發病的第一周傳染性最強,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患兒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糞便傳染。
密切接觸傳播主要方式有:1.被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間接接觸傳播;2.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3.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可經水感染;4.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造成傳播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不會在人和動物間傳播。
診斷治療:對癥護理
輕癥病例以門診對癥治療為主。對重癥病例(出現神經癥狀或心血管癥狀等)應住院治療,重點救治。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癥處理,可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藥物,體溫38℃以上者給予撲熱息痛等退熱藥物。
患兒護理1.皮膚護理。先擦洗局部,然后用爐甘石水劑外搽,搽丘疹或皰疹處,每天早晚各1次,連續5天。5天后用溫水擦澡。2.口腔黏膜的護理。可用云南白藥125毫克,錫類散少許調成糊狀,1天2次外用,涂在創面上;或用西瓜霜噴霧劑適量噴在創面上,有愈合創面的作用。一般在飯前40分鐘進行。3.飲食護理。給患兒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雞蛋湯、菜粥等。食物宜溫涼,無刺激性。進食前后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因患兒口腔疼痛,唾液經常流出,引起消化液流失,要囑患兒將唾液咽下。4.勤修剪指甲,以免患兒抓撓皮膚時,引起疼痛和繼發感染。
預防第一:衛生習慣最重要
需要提醒一點,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所以,消毒工作并不僅僅針對患病兒童,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才是阻斷手足口病傳播的重中之重。
晨檢流行地區要在托幼機構及小學加強晨檢工作。發現皮膚上皰疹的患兒,應立即動員家長對其進行家庭隔離治療,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隔離該病預防的關鍵在于嚴格控制健康兒童與患兒的接觸,一旦發現手足口病患兒應嚴格實施隔離,隔離期從發病起不少于10天。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如兒童出現發熱、出疹等癥狀要及時就診,及時隔離。
消毒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75%酒精和5%來蘇爾也不能將其滅活,但對紫外線及干燥敏感,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漂白粉)、碘酒都能滅活病毒。
1.環境方面。不需要大規模噴灑消毒。只需要對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餐桌、嬰兒床欄桿、樓梯扶手等)做重點性消毒,可移動物件可讓其接受陽光照射,通過紫外線殺滅病毒。
2.生活用具、玩具。可以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鐘。不能浸泡的可以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
個人衛生倡導“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的15字方針,提高對腸道傳染病的防控。兒童要做到以下幾點:
1.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喂奶前要清洗乳頭。
4.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鏈接
正確的洗手方法
正確的洗手方法能有效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在與患兒接觸后,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后,如廁后,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電梯按鈕后,從外面回家后等,均應及時洗手,正確方法分五步:濕、搓、沖、捧、擦。
1.濕:即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背、指縫相對搓揉20秒,注意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最后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3.沖: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4.捧:雙手捧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再關閉水龍頭。
5.擦:用干凈的毛巾、紙巾擦干或烘干機烘干雙手。
欄目管理、編輯/曹雯
E-mail:cw_07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