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中學生心理問題比以往突出。開展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有效的教育活動。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素質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生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學校、家庭的客觀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導致當代中學生心理問題比以往更為突出,如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不僅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高尚的道德、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自主發展精神和創新意識。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抓好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開展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有效的教育活動。面對當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從未來教育要求出發,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整體素質結構是由自然素質、心理素質與社會素質三大成分構成的。而在這三大素質中心理素質在素質結構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關鍵。比如心理素質對生理素質有著明顯的影響,心理健康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而且健康的心理活動對保持感官、運動器官、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健康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社會素質更需要心理素質的支持,高水平的社會素質必然有賴于高水平的心理素質。一個心理水平低的學生,要想養成優良的情感素養和道德素質,要想獲得高水平的知識技能與思維創見,都是不可思議的。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助于改進德育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外活動的質量;有利于促
進學生的自然素質、社會素質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加強領導、注重落實
通過學習、討論使大家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我們感到抓心理健康教育決不是一種形式,更不是追求時髦,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代教育方法。我校把它列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并通過抓心理教育來促進學校其它工作的開展,來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此,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掛帥,德育副校長分管,科研室主任具體負責,成員有政教主任、年級組長、心理健康教師,聘請專家專題講座。
在組織落實的基礎上,學校還具體地抓了措施落實。(1)制定計劃。學校制訂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規劃,每學期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學校行政和部門計劃,并有學期小結和學年總結匯報制度。(2)宣傳教育。學校通過教工大會、家長會等加強對教師、家長、學生三個層面的宣傳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當前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學校開展此項工作的做法。通過教室、活動場所以及整個校園環境的布置,使整個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心理教育氛圍,學生能受到熏陶,接納自我,調節心理。(3)拓展途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廣闊的途徑:開設心理健康課、開展心理咨詢,實施團體心理輔導,進行學科滲透寓心理教育于各種活動之中等等,通過這些途徑使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參與的宗旨得以體現。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三個環節”,暢通“三條渠道”
1.抓好師資隊伍建設
要搞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沒有一支觀念新、業務精的心理教育師資隊伍是難以勝任這項工作的。作為教師重要的是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既要懂得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又要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和修養,避免因教育不當或自身的心理問題給學生造成心理障礙。教師還要加強心理教育方面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培訓。要學習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關理論,還要掌握學科滲透、活動滲透的方法,學會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基本技巧。特別注意對典型學生、突出事例的研究,探索個案處理的辦法。經常在全校教師大會上講解心理教育的有關理論和個案分析。從而增強全校教師開展心理教育的意識,普及心理教育的有關知識。
2.開展課題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引進到我國學校教育領域還是近十年的事,對于我們來說更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有很多課題等待我們去研究、探索。要搞好這項工作必須以科研引路。學校成立了課題小組,確立了“初級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的主課題,開展課題研究,學校在課題研究方面除了結合本校教師的工作實踐開展定期研討學習外,還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指導我校的課題研討與實踐。通過以上的活動,使我們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認識水平。
3.辦好家長學校,開展“三溝通”活動
實踐證明,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家庭心理輔導。不良的家庭教育,使學生的心理發展受到影響,受到傷害,甚至產生嚴重后果。因此辦好家長學校,調動家長參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心理教育中的又一重要環節。我們在舉辦家長學校時注意進行家庭心理教育知識的輔導,讓家長知道家庭環境在家庭心理輔導中的地位,家長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教給家長進行家庭心理教育和輔導的方法,同時讓家長明確提高自身素質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對個別有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學生的家長,我們通過小型座談會和家訪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對家教方法不當的家長,則給他們分析利弊,及時糾正他們錯誤的家教方法,進行有針對的指導。通過對學生的心理疏導,避免了一些因家教不當使學生產生心理問題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在抓住三個環節的同時,通過三條渠道來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班主任工作渠道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中跟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情況最了解的隊伍。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同樣扮演了主力軍的角色。由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人格輔導和學習心理輔導,無疑是非常合適的。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進行諸如學習動機、學習行為、人際交往、青春期等問題的輔導,及時解決學生日常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
2.心理課教育渠道
心理課教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突出的是心理輔導的發展性目標。心理教育課是以專門的教材或自編的講義給學生講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它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個體身心健康,以個體經驗為載體,以活動為中介,使學生獲得學習、生活、社會適應能力。它是以個體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系統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增強自我心理保健能力,開發潛能,塑造和完善學生人格品質。心理課深受學生的歡迎。
3.學科滲透渠道
幾年來,我校在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等學科中滲透心理教育,使學生的智力得到了開發,學習興趣、學習情感、學習意志、學習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養與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四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