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教育者和組織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負有全面的責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為人師表,以身立教;熱情摯愛,以情育人;學業專家,以才育人;這樣才能在學生中產生魅力,從而真正做到以素質培養素質,以人格塑造人格。
[關鍵詞]班主任 人格魅力 班級管理
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教育者和組織者,學校的很多工作要通過班主任親自參與、策劃并實施,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跟學生交往最密的教師,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負有全面的責任,其人格修養對學生起著熏陶和感染作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由此可見,班主任的人格修養對學生有不可低估的教育力量。
筆者認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修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為人師表,以身立教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最希望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擁護,最需要權威性,自己的話有人聽,自己的號召有人響應和落實。但這些都不可能命令學生給予我們,而是要用自身的人格力量來建樹。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師者,人之模范也。”他一貫倡導教師要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代師表葉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就是用自己的言行作榜樣,成為學生學習、效法的楷模和表率。為此一定要從小事入手,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潤物細無聲”,起到“于小見大”之功效。
在教育中筆者認為班主任要注重在愛崗敬業上做學生的表率,忠于職守,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在遵紀守法上做學生的榜樣,言必信,不欺哄學生,不夸夸其談,不朝令夕改,說一不二;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越是惡劣的天氣,越是特殊的日子,越是艱巨的任務,越要身先士卒,越要堅持到底。筆者在擔任的班主任期間,感覺受到很多約束,需要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與學生密切相處時,總是有近60雙眼睛盯著你,你的言行就是他們的榜樣。如我與學生一起組織并參加拔河比賽,一起練習廣播體操,一起排練文藝節目;與學生同甘共苦,遵章守紀,惜時守信。在廣播體操比賽準備階段,我和同學們一起鍛煉,不怕風刮,不顧天寒,一絲不茍地做每一節動作,結果使參與的所有比賽項目都取得了好成績。試想想:一個班主任上課遲到、班會遲到、升旗遲到,又怎么能去批評教育他班上遲到的同學呢?我們要求學生文明禮貌、團結守紀、友愛進步,而我們卻語言粗俗、馬虎隨便,不關心過問學生的喜怒哀樂,又怎么能培養學生的愛心呢?
二、熱情摯愛,以情育人
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建立師生感情的思想基礎,是教師的天職。凡是優秀的班主任無不對學生充滿著愛,凝聚著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是班主任心靈深處流淌出的沁人心脾的清泉,有了這份情,自會對家境貧寒學生送一份溫暖;對患病的學生多一份安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一次親切的鼓勵…所有這樣的關心愛護學生的行為舉止,會撥動學生心靈深處的琴弦,學生的心靈就會被你征服,就會對你“言聽計從”,造成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教育氣氛。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所有的技巧都抵不過愛學生。相反,如果班主任老師缺乏愛心,不能以情育人,師生關系冷漠,雙方產生心理隔閡,學生不僅不會接受教育,而且還會對教師的愛心產生逆反,教師的表揚認為是哄人,教師的批評認為是整人。只有從真正的愛生之情出發,教育才有效。在擔任班主任的實踐過程中,自己平時特別關照家庭困難的學生,從點滴的生活小事到學習上的關心,這些學生的學習有進步了,對生活更有信心了,她們的情感在愛心感召下得到了陶冶,他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的道理。學生們從接受愛,轉變為愛同學,愛老師,愛父母,而且還會形成愛集體、愛祖國的高尚情感。作為一名班主任,要使自己像磁場般地緊緊地把學生凝聚在自己的周圍,那需要班主任對學生全心全意的愛。
三、學業專家,以才育人
班主任的威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淵博的專業水平和高超的教學藝術。自古以來,身為一名合格班主任,其首要一條就是具有深厚而廣博的學識。葉圣陶說過:“惟有教師善于讀書,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讀書。只教學生讀書,而自己少讀書或不讀書,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讀書方面,也得要求‘教師下水’”。教師兼班主任者更須努力學習吸收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應該有一桶水。源于知識的人格魅力教育是“一切藝術中最淵博、最復雜、最高的和最充分的藝術”。當我們把自己在專業上取得的成就告訴學生時,當我們把勤奮工作的實際情況講給學生時,當我們把教師精湛的授課藝術展示給學生時,學生很容易從這些事例中由敬佩到去模仿和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個博學多知的教師必須是一個不斷學習,勤奮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勇于進取的、可持續發展的人。在他們的身上應具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益求精的優良品質,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一個對知識永不滿足的學者形象。一個教學優秀的老師擔任班主任,往往倍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產生無窮的榜樣效應,他的學識越多,業務水平越高,綜合素質越強,他在學生中威信就越高,這就使班主任本人對學生保持有一種源于科學源于知識的人格魅力。
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無窮的,正如烏申斯基所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德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班主任首先要有良好素質和高尚的人格,在教育實踐中不斷修煉人格,完善人格,主動把一切不利于人格提升的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以高尚的人格在學生的心目中塑造一座永不消失的的豐碑,從而真正做到“以素質培養素質,以人格塑造人格”。
參考文獻:
[1]葉波.帶著魅力做班主任.中國教育報,2007-11-29.
[2]班華,高謙民.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中等職業學校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河南洛陽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