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理念重視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新課程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提倡“自主化的班級管理”。班隊管理是小學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環,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班隊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本文就是探討作為班級管理核心和素質教育實施者的班主任,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價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實踐的嘗試。
[關鍵詞]自主化 班級管理 實踐
“自主化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把班級管理的立足點從直接管理轉移到設計管理上來。在實際工作中,筆者依托我校全方位推進學生自主化管理工程的實施,在進行班級管理方面大膽改革,圍繞著“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這一指導思想,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展、符合學生年齡段特征的班級文化目標,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學生個體和群體的自我教育能力,進行了一系列實踐與探索。
一、引導學生制定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班級管理制度
新課標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制定班級制度不僅是為了班級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而且更應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對學生的要求要從學生的發展出發。
首先,我通過事例讓學生認識遵守班級制度的重要性,對良好班級制度的迫切需要。然后,把制定班規制度的權利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自己來。我把學校紀律、班規章制度讓學生學習、討論,根據學生實際問題,制定了有班級特色的班規——《班級公約》。最后,細化管理制度,實施班級量化管理。班規的確定既規范學生的行為對學生起到了約束作用,又尊重了他們的個性,調動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促進了良好的班風形成,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我根據班級的特點,首先打破了原有的少數班干部管理多數同學的局面,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管理:一是建立小干部輪換制,把管理的權利還給每個學生。定期進行班干部競選、試用評議和正式任命。鼓勵學生自我推薦,參與競爭。讓學生鍛煉了自己,增加了膽量,增強了民主意識,每一位同學都體驗到了當家作主的滋味。二是班級中增設班級崗位,把主人的地位還給學生。比如班級中有圖書管理員、衛生監督員、財務保管員、節能員等,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班級管理上來。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并在自主參與中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
三、豐富班內評價,把評價的責任和權利還給每個學生
每周班隊課,我都會讓班干部把班級一周來的各項工作進行總結。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班干部職責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考核評定,接著負責不同班務的班干分別根據將自己記錄下來的成績和問題,依據班級公約對全班全面客觀地進行評價考核,實施獎懲。最后不同崗位的同學也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現象,全班進行評價考核。考核成績以分值記錄,根據相應的班規有不同的分值,比如班干部全部要求達到10分,失職一次扣1分。學生平時常規每項5分,違反一次扣分0.5分。每學期下來,根據分值高低劃分等級,作為評選三好學生及其它獎項的重要依據。即通過班干部考核表、全班同學常規考核表、特別表現考核表來實現班級管理中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效果。
四、建設班級文化,把創造個性的任務還給學生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功能。根據本班級學生人才多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雙手把教室裝扮成既富有學習的書香氣息,有富有少年兒童的蓬勃朝氣的愉悅的場所。墻壁上的名言警句,展板上的書畫作品;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小報;培養學生科學興趣的“小小生物角”;引領學生走上知識殿堂的圖書角等都是學生自己設計、創辦的。一學期下來,班級成員不僅養成了愛學習的良好習慣,還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人人都以為班級出謀劃策、美化教室為榮。通過參觀、設計、制作,學生們的頭腦里不斷迸發創造性的火花,創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班級成員之間的凝聚力也日益增強。
五、發生干群糾紛,班主任公正裁決
讓學生自己學會管理自己,并不是代表老師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他們畢竟是孩子,還需要我們把握方向。有時遇到事情他們也處理不好,或者在工作中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這時就需要我們幫助他們去處理,在他們和同學之間做一個公正的裁判,同時又不能降低他們在同學中的威信,也不能包容他們的錯誤,這就需要班主任親自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應該是“放”手而不是“離”手。
六、尊重差異,發掘同學的潛能
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都是唯一的,他們相互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在班級建設中,不僅承認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關注個體差異,更把這種差異當作一種資源,讓每個學生都能實現在原有基礎上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在學習上,我建立了學習小組,有意識地讓后進生均衡地分布在小組中,然后在全班展開競賽,引導孩子們共同關心和幫助他們,大大加強了對后進生的輔導力度,讓整個集體充滿了人文氣息。在活動中,老師們設計各種類型的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獲得成功的機會,讓那些后進生、那些平時易處于被人忽視的中間狀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表現自己的才能。
七、導而弗牽,引領學生走上自主之路
由于班級的主要成員學生是未成年人,所以,班級的另一特點便是它的“發展式半自治性”。所謂半自治性,是指作為未成年人的小學生最初參與班級管理、班級活動時,由于其角色意識水平的自治性傾向和依賴性傾向并存、其組織調控技能(如組織技能、平衡技能、協調技能、評價技能)的不成熟等原因,不能完全靠自身的力量管理班級,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成人(主要是班主任)的力量進行班級的管理。但是,成人的幫助只是為了使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這“半自治”中要突出的是“自治”的一面,這種“半自治”是發展式的“半自治”,隨著學生的成長,最終將走向自治。
工作中,我針對學生自主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困難,予以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例如指導圖書管理員進行圖書分類、編號,指導班費管理員如何記錄財務開支,引導班長怎樣策劃班隊會等等,授之以漁,讓其自漁。
總之,班級管理的自主動性化改革是一個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的過程。在改革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如學生長期習慣于被“統治”,樣樣事情都要等待班主任來“發號施令”,一時“解放”,很難“自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不夠強,一些重大問題不斷需要班主任干預,甚至需要用強制手段來執行等,這樣就有可能導致恢復到傳統管理模式的危險。同時,改革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只要我們堅信改革方向的正確性,不斷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改革理論和工作方法,班級管理自主化的改革,一定能夠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解放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