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多年的班主任教學經驗,使自己認識到,只有有“愛心”,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建立深厚的友誼,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真正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關鍵詞]班主任 愛心 尊重 鼓勵 交流
陶行知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面對的孩子很特別,只有有“愛心”,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 走進他們的心靈,與他們建立深厚的友誼,達到心靈的溝通。筆者認為,要讓愛成為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個性,幫助學生
美國19世紀的文學家、哲學家愛默生曾說:“什么是野草?就是一種人們還沒有發現其價值的植物。”我們是不是把那些“不聽話,不學好”玩劣表現的學生也看成了野草呢?
我校就有這么一棵“野草”,次次考試名落孫山。一次數學考試錯誤連篇,還在試卷上寫了幾句“零分,我的好朋友”一類的話。數學老師把這個學生嚴厲訓斥一頓后,交班主任處理。這位數學老師沒有從“野草”式的字句中發現“花朵”的價值,而班主任看了則不同,先是訂正了錯別字,加上標點,整理成一首小詩,然后找這個學生談心,讓他念念自己的小詩: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又在慢慢向我靠近,
零分,你對我如此多情,
難道你也把我當成一個無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個無用的人,
我也有一顆自尊心。
再見吧,零分。
班主任批評他之后,鼓勵了他的上進心,并稱贊他善于寫詩,有文學才能,這個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后來,他堅定信心,努力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
生活中常常有一言喪才和一言興才的事,反差為什么會如此之大?因為對孩子來說,每一個重要的信息刺激交流都在影響著一個孩子形成什么樣的自我意識。
二、真誠交流,視生為友
教師很難做到與學生真心交流,擔心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降低在學生面前的威信。而事實證明,如果我們把學生當做好朋友,真誠地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不是居高臨下的交談,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如氣候突變時,自然地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注意御寒;中秋節到了,對學生說一句:今晚十五,今夜月圓,祝你們合家團圓!周末時道聲:周末愉快!希望大家學習娛樂兩不誤!并時常告訴學生有困難時盡管來找我……那么,師生的深情便會油然而生。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愛得愛!”因此,我們多與學生交流,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耐心細致,換位思考
如果我們有耐心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那么,很多事情就會順利解決,否則欲速則不達。記得有一次公開課之前,一位成績優秀的學生匆匆跑來對我說:“劉老師,活動的資料忘帶了,你借我好嗎?”我當時很生氣,千叮萬囑,竟然還有這樣的事發生!于是,我非常生硬地對她說:“不借”。我的氣還沒有消,接下來的事情卻讓我非常不安,我發現這個平時與我關系較“鐵”的學生再也不理我了,就連上課回答問題也是有氣無力。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做法。于是,我約她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長談。在聊天中,我向她承認了自己粗暴的態度是不對的,以求得她的諒解,結果她也主動向我承認了錯誤。如今我們又成“鐵哥”了。由此可見,只有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思想感情,努力克服“自我中心”的傾向,常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體驗,這樣學生才會信賴你,向你敞開心扉,教師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教師多用“愛”的甘露去滋潤每個學生的心田,學生才會心甘情愿地圍繞在老師的身邊,才能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
因為學生,因為學生的愛,我才覺得成為一名班主任,我是快樂的,我是幸福的!我希望學生從我這里得到的不只是知識,還應該有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善良、寬容、友情,等等。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八百坰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