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根據數學新課改的要求,認識到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尤為重要。那么,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具有數學價值而又妙趣橫生的情境呢,本文進行了較為深入地探討。
[關鍵詞]創設思維 數學教學 情境 課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求知、求動、求趣、求異、求新的心理特點,創設具有數學價值而又妙趣橫生的情境。
一、創設有價值的生活情境
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強調情景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為此,教師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善于創設生活情境,在學生鮮活地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創設的生活情境應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華。 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例如,在教學“利息”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通過“陽光理財計劃”的實施,對“銀行職員”進行崗前培訓,上崗實踐,服務測評。對“顧客”進行理財指導。讓學生分角色在接近現實生活的模擬課堂中有如身臨其境,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強生活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精心的課堂情境設置,注重引導學生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活躍了學生思維,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能打開思維的閘門,引發學生思考,一個簡單的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思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進一步的積極探索。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以故事導入,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走得口渴。豬八戒找來了一個西瓜,師傅要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可八戒認為西瓜是他找到的,應該多分點兒。師傅同意了,好吧,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師傅吃一份;平均分8份,悟空吃兩份;平均分16份,沙僧吃4份;平均分32份,八戒吃8份。八戒一聽高興的笑了,師傅也笑了。聽完故事,學生們都笑了,教師由此提出問題,誰是聰明的一笑,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想說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抓住契機,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分析,發現并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發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現規律,并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維果斯基認為,教學的本質特征不在于“訓練”、“強化”已形成的內部心理機能,而在于激發、形成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思維。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和創造欲望。可見,有價值的問題,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積極、愉快地獲取知識的活躍狀態,這樣的問題情境才是有效的。
三、創設有趣味性的活動情境
設計生動有趣的、直觀的、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把一些枯燥的數學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呈現出來,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例如,習題的單調或者說習題的模仿與套用等,學生學起來容易產生消極和疲勞等情緒,所以復習課的設計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創設情景,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復習《20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設計成“數學小精靈”到“智慧城”的一次闖關游戲,在游戲中,表現出色的學生都會獲得智慧星。整個課堂由幾個階梯式情境構成。在每一關中,學生有獨立思考,也有合作交流。這樣,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把學生所要復習的知識內容整合到一個連貫的、生動的情境中,學生邊思考,邊捕捉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將知識的邏輯發展順序與情境的發展順序緊密聯系起來。
總之,教學情境的核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教學情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其實就是以一種非常直觀形象的情境表現書本上抽象的,學生無法切實感知的內容,它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快更深的理解知識。情境的創設應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不能擺架子,走過場,浮光掠影,不求實效。對于有些淺顯易懂的教學內容,教師就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若再創設教學情境只是費時費力而已,并且使課堂上缺少思維的深度,學生感得多,悟得少;練得多,想得少;接受得多,保留得少。因此,教師要探究每節課知識內容背后隱含的數學思想,要立足數學學科的本質,以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實現數學化,講求數學思維的含量,促進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與把握。要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探索,并在情境的激勵引導下,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師生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發展的目的。使創設的情境成為有價值的情境,實現情境與數學的有機融合。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遠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