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寬容,那么種子就會發芽,就會成為愛的載體和愛的傳播者,就會成為和諧社會的和諧因子。
[關鍵詞]愛 感動 引導 學生
每個班主任都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學生。孩子都是單純的,他們都是愛的種子。對他們多一些愛,尤其對那些愛犯錯誤的孩子,多一些包容,讓他們在老師們愛的柔情下去認識自己的錯誤,去改正自己的錯誤;讓他們在愛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用榮譽引導學生,事半功倍
后進生更渴望獲得榮譽。用當選班干部、值周生等榮譽引導學生,經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趙強淘氣任性,家長忙于還債沒時間管,家長不配合不愿管。他從小學起就不愛寫作業、上課接話、欺負學生、打架斗毆無所不為,偏偏還有理無理辯三分,是個典型的后進生。但他卻是個“官迷”,想當班干部管別人。我就“投其所好”,動員同學選他當生活委員。當“官”后的趙強變了,開始主動為同學服務,作業也按時完成,學習成績也上來了,真的變成了好孩子!
二、用愛心引導學生,頑石也能變璞玉
不管關多么頑皮的學生,只要能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愛,頑石也能變璞玉。我曾接手過一個“管不了”的女生李霞。教過她的小學老師都說:這個學生從來就不完成家庭作業,在課堂上愛做小動作,有時還影響別人,學習成績差得沒法說。不服從老師管理,甚至與老師頂牛,故意氣老師。
如果是單純的說教,不僅不能使她聽從,反而會讓她產生抵觸和反感情緒,真的就“管不了”了。其實,用愛心引導學生比說教發火更有威力。
我在尋找這樣的契機……
一次,社會上一不良青年找上了李霞,就想跟她處朋友。嚇得她成天玩捉迷藏地躲著,提心吊膽之際,她找到了我,尋求幫助。盡管我也有些打怵,但是在學生面前,決不能示弱。我隨即找到那男青年,曉以利害關系。終于,男青年不再來糾纏李霞了。
我又因勢利導,根據李霞打乒乓球的特長推舉她為體育委員。并幫助其尋找學習方法,激起她學習的興趣,促使她在課堂上逐步從“無事干”向“有事干”轉移。有事干的李霞,不僅漸漸對學習有了興趣,還無意中改變了愛做小動作的毛病。由此看來,當學生被尊重的需要遇到教師的真誠、關懷和理解時,就會撞擊出成功的火花,成功的欲望就會被燃燒起來。反之,就會變得缺乏理性,固執、叛逆。
關愛學生,就要從尊重學生人格入手,從點滴小事入手,發現優點,創造適宜發展平臺,使學生體會到來自教師的愛,體會到取得成功的幸福。關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人格的獨立性,而不能有意無意地貶低或抹煞學生的能力。關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發展的階段性,不能以犧牲學生的成長樂趣來滿足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奢望。關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可教育性,要以發展的心態,看待學生的失誤,幫助他們彌補失誤,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用信任激勵學生,壓力也能變動力
信任是發展的動力。中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最快的階段,學生發展的可塑性,決定了其行為的不確定性;學生個性的豐富性,決定了學生表現的多樣性。“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這句流行的話語,用在別的方面可能會有片面性,但用在教育學生上卻是千真萬確。
胡興同學性格內向,初一入學成績在年級排三百名左右,沒有一個老師看好他,包括我。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極不起眼的問題,他回答的卻相當出彩兒,我在班會上給了高度的評價:憑胡興的聰明勁兒,什么學校都能考上!就是這不經意的表揚,他卻當成了前進的動力,不僅頻頻出入我的辦公室問題,而且各科成績突飛猛進。最終,年級排名前20名,考入了省重點高中,并于2006年考入了重點本科。因為這是來自于老師的信任!自己的進步,面對來自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欽佩,胡興就真地認為自己是個成功者。就這樣,不斷給予良好刺激,不斷引導他找到成功,他就會向著人們所期望的目標攀登。恨鐵不成鋼、簡單粗暴只能與初衷背道而馳。因此,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只能施行有差異的教育,促進其實現有差異的發展。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傾向和智力傾向的組合。由于天賦和后天的教育環境不同,其所表現出的智力才能是不相同的,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現實的大量個案也告訴我們,某個方面的“差生”恰恰就是另一個方面的“優生”。理想的教育應該是“不求個個升學,但求個個成功,但求個個成材。”教師職業的價值就在于能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發展潛質,讓學生在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發現自己,肯定自己,找到發展的方向。只有讓信任的“陽光”普照學生心靈,才能為學生成功、成材提供永恒的動力。
四、用溝通聯系學生,腐朽也能化神奇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心靈的大門不容易叩開,可是一旦叩開了,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
良好的溝通要求教師首先拋棄師道尊嚴的傳統意識,彎下腰去做學生的朋友。要對學生的言行仔細觀察,冷靜思考,尋找溝通的話題,創設溝通的平臺,讓學生暴露心靈,讓教師在溝通中尋找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石。假如教師多一點傾聽,少一點訓斥;多一點關愛,少一點懲罰,類似 李霞這樣的學生也不會成為“典型”。實際上,“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師。”教育重在師生間相互信賴,信賴取決于民主平等的溝通。事實上,當學生隨意在教師面前展現喜怒哀樂的時候,當學生向教師主動說悄悄話的時候,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教師最重要的責任和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看到自己潛在、尚未發展起來長處和優點,進而確定自尊和自信,形成對自身成長的獨立見解。
“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教育的生機和活力,就在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這不僅僅是愿望,更應該是行動。
五、用懲罰對待學生,激發學生的責任感
在賞識教育、微笑教育流行的今天,教師們對“罰”都盡量敬而遠之,談虎色變。多年的班主任實踐使我深刻地意識到: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其實,我們所說的懲罰教育是指在關愛的前提下對學生不良行為進行糾正、矯治的強制措施。使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并要對自己的不當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作出一定的補償。“讓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懲罰最根本的目的。
教育要遠離體罰,但教育不能遠離懲罰。以愛為中心的懲罰才是理智的愛、深沉的愛。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就要求班主任對學生要有愛心,要有耐心,更要有恒心。愛每一位學生,感動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學會付出,讓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別人,這是我們的職責。
教師們,敞開我們愛的胸懷,去溫暖每一個學生,伸開我們溫暖的臂膀,去接納每位學生,讓我們用愛的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用愛的行動去感動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生活在愛的陽光之中,讓我們的校園成為學生精神的伊甸園。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登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