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成為高考的組成課程后,如何復習這一長期以來被作為“副科”的課程就成為教育者們研究的問題,本文重點分析了圖表在高考地理復習中的應用,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考地理 復習 圖表
一、重視地理圖表復習的背景
地理的高考復習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師和教育專家們討論的熱門問題。地理圖表題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均占50%左右的分值,而學生的得分率卻較低。一些學生初中時便放棄地理學習或所在學校初中不開地理課,因此對地理圖表題尤其感到困難。許多學生到了高中還不會使用一般的政區圖,不會閱讀使用各種專題地圖,不會繪制簡單地圖和各種圖表等。總之,歸納起來就是:看圖、識圖、運用圖表、繪制圖表的方法和技巧沒有掌握,能力較差,高考綜合能力低,因而影響高考成績。所以,在高考復習教學中必須加強地理圖表教學。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進行地理復習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本文將重點研究地理圖表在高考地理復習中的作用。
二、重視圖表教學,提高復習效果
1.運用圖表教學,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課離不開圖表,在復習教學過程中,運用圖表,能活躍課堂。圖表的生動形象性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和學習興趣,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于學習地理,主動掌握地理知識。如在復習“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時,講解熱帶沙漠帶和溫帶沙漠帶時,出示兩張景觀圖片,一張是單峰駝,另一張是雙峰駝,同時配合圖片提出兩個問題:
(1) 駱駝身上有何特征適宜在沙漠中生存?
(2) 為什么單峰駝多分布在熱帶沙漠帶,而雙峰駝多分布在溫帶沙漠帶?
這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相互補充,最后由教師作出總結:單峰駝和雙峰駝是為了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而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 在這個基礎之上,讓學生明白“環境可以影響動物的外形特征”。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拓寬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2.圖表直觀教學,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中學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內容面廣量大,且較枯燥,在復習中引入圖表直觀教學,使得這些內容通俗易懂,激發學生的聽覺記憶、視覺記憶及動覺記憶。
實踐證明,這樣能收到較好的復習教學效果,學生及時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可變“難點”為“易點”,增進學生的記憶力。
3.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地理事物的想象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在地理復習教學中,運用圖表可將地理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感性材料,通過教師,化感性材料為學生的理性認識,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增強學生對地理事物的想象力。 開發了學生的智能,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圖表復習教學實施的手段和步驟
在運用圖表復習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板畫教學、圖表教學、影視圖象教學、多媒體圖表教學四種手段來實現。只要能科學地運用這些手段,對提高復習效率及學生的全面素質是極其有利的。教師在實施中應遵循以下步驟。
1.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教學大綱,把握大綱中重點難點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果關系等。
2.根據教材,設計具有科學性、概括性及學生通俗易懂、感興趣的圖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堂教學中變“啞圖”為會說話的“活圖”,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動覺,邊講邊畫,讓學生的注意力隨教師的語言和筆觸而轉移,實現圖示的筆序與講解同步進行。
4.歸納總結,設計鞏固練習題,檢查學習效果,及時反饋信息,并對反饋信息及時作出評價。
在復習過程中,應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為了讓學生得到較系統的知識,較好地掌握地理知識結構及內在聯系,運用形象化的圖形、圖象或表格講授地理概念和規律,就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地理學科準確、完整、穩固的表象。
四、地理圖表基本類型及其在復習教學中的功能
1.分布圖——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地理分布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事物,以各種不同的符號和注記,在平面上縮小成的圖形。 它能反映各種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空間聯系。
在教學中,應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1) 讀圖。讀圖就是通過圖例、注記等判讀地圖上所反映的點狀事物的位置,面狀事物的分布范圍、幾何形狀、面積大小,線狀事物的延伸方向,各種事物的相對位置關系、大小對比關系等。
(2) 記圖。記圖就是把讀到的地理信息輸入大腦,形成圖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一幅幅地圖有意識地輸入大腦進行疊加儲存,構成大腦圖像知識系統,需要時腦中就會浮現出一幅幅地圖,整個世界浮現在眼前,從而能夠迅速地對某一地理事物進行搜索定位。
(3) 繪圖。繪圖即大腦圖像知識系統的輸出過程。繪圖過程的初級階段是能夠完成與教材內容相配套的填充圖冊或將主要地理事物落實到空白地圖上。 高級階段要求能根據自己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實際需要按照自己的思想靈活地繪制各種地圖,從而能夠用圖的形式來表達地理規律與地理分布。
2.景觀圖——形成地理表象
景觀圖是指反映地理事物外貌特征的照片、素描、航片、衛片等。景觀圖在新教材圖表中占有較大比重。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呈現山川、河流、植被、地貌等自然地理事物的自然景觀圖,如“熱帶雨林景觀”、“苔原景觀”、“溫帶落葉闊葉林景觀”等;另一類是反映諸如交通、城市、工廠等人文地理事物的人文景觀圖,如“兩種不同的農業景觀”、“上海交通的改善”等。這些景觀圖能將學生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地理事物呈現在學生眼前,這克服了由于地理的綜合性、區域性等特點造成的不能讓學生親自觀察全部地理事物的難題。
在復習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景觀圖要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景觀圖是用來幫助理解說明教材文字內容的,它一旦與文字內容相隔離,就失去了其存在價值。在復習到有關教材內容時,應及時讓學生觀察、分析景觀圖,以使教材內容直觀化、形象化。
(2) 由于景觀圖容量大,因此要避開干擾因素,引導學生觀察能反映文字內容的主題內容,提取有用信息。
(3) 要求學生把景觀圖內化,形成地理表象。景觀圖的基本解題步驟是:看清圖中景物—回憶它的分布—了解圖像特征—深挖其中變故。
3.示意圖——析圖得理、以圖表理
地理示意圖是一種簡明形象的圖形,一般用來說明地理原理以及地理現象的成因、演變等。示意圖的功能有“四化”,即將文字內容圖形化、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將靜態的內容動態化。其特點是重點突出、高度概括。 在教學中應從以下幾方面來發揮示意圖的作用。
(1) 由于示意圖重點突出,夸大了主要信息,簡化或刪去了次要信息,因此要配合文字內容才能正確、完整地從示意圖中揭示地理規律,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教材的理解與記憶。 如“水循環示意”,其中海陸間循環環節多、過程復雜,單看圖,初學者不易理清頭緒。
(2) 要訓練學生善于用示意圖表達地理思想。 如海陸間水循環就可簡單地用幾個箭頭來表示。
示意圖基本解題步驟是:理清圖載信息—尋找其中聯系—抓住示意要害—發現解題奧秘。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市華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