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獲得知識的內驅力,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效果。學生對所學學科興趣濃厚,其學業成績一般都比較理想。因此,在教學中努力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就生物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作了有益嘗試。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 學生 學習興趣
中學生物教學中,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與手段很多,如野外實習、標本的采集與制作、生態調查、課外活動,等等。筆者就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以實物觀察、實驗演示或生物事實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講“伴性遺傳”時采用提問式導入課題:“咱們班有沒有同學患有色盲?”真巧,一個男生站起來說他患色盲。我又問他家里還有誰患色盲,他說他舅舅也是色盲。這時我告訴他們,我以前的一個男學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學生們議論紛紛:“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釋,又進一步發問:“你們聽說過哪個女孩患色盲嗎?”學生們面面相覷,搖頭擺手,底下又是一片議論聲:“真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學生們充滿期盼的目光中,教師真切的感受到他們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導入新課,效果可想而知。
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精心設計好新課的導入,一開始就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適當介紹生物科學研究的新成就及其發展前景,給學生以啟迪
生物科學是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技術是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為之獻身,生物領域中眾多的未知數正期待著年輕一代去探索,去尋求答案。因此,在課堂上適當介紹生物科學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給學生以啟迪。
例如,當人們的器官發生了不可逆轉的病變,生命受到威脅時,挽救生命的唯一辦法就是器官移植。為了解決器官的來源問題,也為了預防移植后出現的排異現象,科學家們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帶有人類某些基因的動物。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豬心”、“豬腎”等,可望在不久的將來進入人體執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事實證明,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在學生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非常關注生物科學發展的動向,科學成了學生們談論的話題。我的學生中有許多人進入高等學府的生物專業、醫學專業學習,準備為21世紀生物科學的騰飛貢獻畢生的精力。
三、加強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學實驗。通過驗證性實驗可以鞏固課堂知識,通過探索性實驗可以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加強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敏銳、細致的觀察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加強演示實驗,凡是應該讓學生看到的,盡量讓他們看到
例如,講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氧氣時,我們經常演示的是金魚藻的放氧實驗。這個實驗雖不復雜,但常因季節的關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節不合適,這部分內容可提前講或用適宜強度的燈光代替陽光實驗。當學生看到成串的氣泡從葉片表面冒出時,興奮得不得了,當收集在試管中的氣體使余燼木條復燃時,這些接觸實驗甚少的初一學生中有的竟吃驚的“啊!”了出來。又如,講血液凝固的原因時,補充了下列實驗:用粗糙的木條不斷攪動剛剛從動物體內流出的新鮮血液,木條就會纏上許多絲狀物,其上粘有一些紅色物質,是紅細胞。洗去紅細胞,絲狀物呈現白色,這就是纖維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學生感到很新奇,紛紛發問:“這是怎么回事?”教師順理成章地講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講清血漿和血清的區別。特別要說明血漿中有的是纖維蛋白原,它是一種小分子蛋白質,在血小板釋放的某種物質的作用下,才轉化為纖維蛋白。
做上述實驗的同時,讓一部分新鮮血液凝固,將凝固的血塊切開,讓學生觀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紅色有何不同,啟發他們思考原因,他們說,類似的問題以前想都不曾想過,現在會想了,覺得很有意思,對于血紅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會忘記,判斷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標準也不會搞糊涂了。
2.邊講課邊實驗,盡量做到先做實驗后得結論
例如,講骨的成分時,每個學生取兩條魚肋骨,分別放在火上燒和放進稀鹽酸中浸泡。實驗過程中利用學生初一時學過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知識,引導他們觀察骨的變化,啟發他們自己總結骨的成分及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特性。并且實驗前后分別稱重,計算出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比例,進而讓學生分析骨的成分與比例和骨特性的關系,歸納出骨的特性。課本中大多數的驗證性實驗,我都將其提前與新課的講授結合進行。這樣的授課方式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不會感到疲勞,難怪學生們說:“一堂課 45分鐘,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
3.增加實驗,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動手機會
只要課時允許,生物課可增加的實驗很多,如初一的植物課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實驗:利用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直接觀察細胞膜的存在;把菠菜葉下表皮置于不同溫度的水滴中,觀察氣孔的開閉;觀察黑藻葉肉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并做不同溫度下流動速度的對照實驗;觀察紅辣椒果皮細胞間的胞間連絲;觀察一滴水中的各種藻類,等等。
幾年來,我把許多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分組實驗做到每人一組,增加了動手機會,在動手中動腦,不僅增長了知識,也增長了才干。
四、加強理論聯系實際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聯系社會、生產實踐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實際,它不僅可以解釋一些現象,還可以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生物課的教學離不開教具,優化教具組合,輔助使用錄象片、計算機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出現一個個高潮,造就一種氣氛,使學生在歡樂中求學、求知、求會。
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一條重要途徑。但這一過程的實施必須從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不同年級學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慶市第四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