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指出導游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并針對高職院校導游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高職類旅游專業導游人才的“雙因素”培養方式。
[關鍵詞]導游 旅游 雙因素
一、引言
導游員是旅游業的生力軍,其素質的高低將關系到我國旅游服務的質量和旅游業的形象。建設世界旅游強國,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良、作風高尚、素質全面的導游隊伍。因此,作為高校教師對于導游人員培養的探究顯得十分必要和有意義。
二、高職類旅游專業導游人才培養現狀
目前,全國導游人才培養的院校很多,導游數量很大,但與市場需求仍差距甚大,尤其在人才結構方面,反映出教育未能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而在導游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導游人才數量與人才質量的矛盾
高職院校在培養導游人才方面存在數量和質量矛盾的局面:一是初、中、高級導游人才的比例失衡,中高級人才明顯偏少。二是人才的專業結構和地區結構不合理。
2.導游人才培養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矛盾
由于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必修課的限定以及總課時數的有限,導致不少旅游院校的導游專業在實踐環節上無法正常展開,甚至流于形式。相當一部分院校實踐課程可是不夠,或幾乎沒有試訓基地、或僅僅將幾門技能訓練課程和畢業實習作為實踐課,沒有把實踐教學有機地貫穿于大多數專業課程的教學之中,使導游專業的教學缺乏實際操作訓練,學生難以掌握實際技能。
3.導游人才技能培養與潛能開發的矛盾
目前,多數院校在導游人才培養、培訓項目中,重技能培養、輕潛能開發的傾向較為突出。不少培訓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景點線路需要,傳授相關的知識,培養相關的技能。而實際上,導游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心態、人際交往技巧、情緒控制等非智力因素比單純的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更重要。
三、導游人才的“雙因素”培養方式
基于目前高職類導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導游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本課題組成員通過對我校“學生旅游俱樂部”的成立、運行狀況的總結和研究,發現此種導游培養方式可以增強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在實踐中磨練了導游專業學生的各項素質。因此,本文提出高職類旅游專業導游人才培養的新方式——基于“學生旅游俱樂部”的“雙因素”培養方式。
1.“內因”培養
所謂“內因”是指學生的個人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素質、文化知識素質、禮儀禮貌素質、心理素質等多種素質。對導游人員而言,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心理素質是展示導游技能的基礎。因此,必須重視“內因”培養,并以課堂教育為主、實踐教育為輔。
(1)道德素質培養
道德素質是以認同和遵循的倫理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為基礎,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又與他的理想和信念相聯系。在高職院校中,開設政治課、思想品德課、法律常識課、倫理課等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2)文化知識素質培養
文化知識素質包括旅游專業知識、文化修養、理性思維修養等。其中,理性思維修養是人文修養中的最高層次,主要通過哲學、邏輯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識積累。文學修養是通過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活動而逐步培養和提高。文學作品主要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劇本等,藝術作品包括書法、繪畫、音樂、雕塑等。開設類似“鑒寶”的選修課程,提供學生鑒賞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專業知識包括旅游專業知識、歷史、文化、地理、民俗民風等多方面的知識。目前,多數學校已經開設此方面的課程,須強調的是應加強對與旅游文化相關課程的開設。
(3)禮儀禮貌素質培養
禮儀禮貌素質是在與人交往和溝通中逐漸形成與提高的。為培養學生的禮儀禮貌素質,應開設文明禮儀知識、溝通學、社會學和公共關系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公共關系學知識,培養開朗活潑、精神飽滿、熱情大度、幽默風趣地品格,以及善于與人交往的能力。對于這些課程的教師而言,需要掌握旅游專業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培養導游人員的禮儀禮貌素質。
(4)心理素質培養
心理素質是導游在帶團過程中形成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征。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應開設旅游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等相關課程,并積極鼓勵學生在公眾場合表現自我以及主動與人溝通,在實踐中樹立良好的心態。
2.“外因”培養
所謂“外因”是指學生的個人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講解能力、帶團能力、應變能力等多種能力。導游是一項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因此本課題研究結果是建立以“學生旅游俱樂部”為基礎的實踐培養方式,即強調“外因”培養的重要性。“外因”培養以實踐教育為主、課堂教育為輔。通過“學生旅游俱樂部”的成立、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學生在實踐中鍛煉了語言、講解、帶團和應變等多種能力。
(1)成立校內模擬旅行社
我校在2006年和杭州走天下旅行社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了“學生旅游俱樂部”,為旅游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
有質有量地做好俱樂部里的每一項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真正的鍛煉,是開展俱樂部的價值所在。“學生旅游俱樂部”由營銷、計調、導游、財務、辦公室等五個部門組成,成員以學生為主,旅游專業教師起到指導作用。
導游部的成員由旅游班取得導游資格證的學生擔任,負責旅游景點的講解和旅游行程的組織,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由于學校處于高教園區,因此有大量的學生顧客,俱樂部的銷售人員利用各自關系和各種宣傳方法吸引春游和秋游的學生團隊。到目前為止,俱樂部已經接待80多個旅游團隊,為旅游專業學生提供了很多的鍛煉機會,特別是導游有獨自帶團經驗。在帶團過程中,學生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同時指導老師也會讓導游總結每次的經驗教訓,特別是需要提高細節處理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2)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目前,我校旅游專業在校外建立了吳山城隍閣、清河坊街景區兩個實習基地。課題組成員帶領旅游班的學生到吳山城隍閣景區進行講解,經過景區指導老師一天的培訓,部分學生已掌握基本的景點內容,可以為游客講解。從2006年3月份至今,每個雙休日,旅游班的學生3至4人一組至城隍閣景區進行實習,技能得到了鍛煉。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導游的需求量在不斷地上升,對他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同時需要良好的講解和帶團能力。因此,高職類旅游專業導游人才的“雙因素”培養方式,是以就業為導向的一種培養方式,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參考文獻:
[1]黃慧.導游人才培養必須重視人文教育[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1).
[2]歐陽莉.導游素質論及管理對策[J].湖南社會科學,2005,(6).
[3]王培英.試論我國高校導游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6,(1).
[4]楊培玉.導游技能[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5]張建融.浙江省高職院校導游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對策[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5,(9).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