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上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長,為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供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本文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產業助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討,為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間的對接提出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電子商務 產業助學 模式 研究
一、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現狀與機遇
幾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平均增長超過了40%。根據iResearch(艾瑞咨詢)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國網絡購物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為561億元,同比增長117.4%。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期,電子商務的發展得到了各方的重視和認可,并逐步滲透到各行各業。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給各大中專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電子商務專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出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十一五”規劃》等相關政策
2007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發布了我國首部《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貫徹落實《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意見》的重大舉措,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10年,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支撐體系、技術服務和推廣應用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電子商務服務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顯成效。
2.行業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市場開始細化
《規劃》首次明確了電子商務是網絡化的新型經濟活動,涵蓋了不同經濟主體內部和主體之間的經濟活動,體現了信息技術網絡化應用的根本特性,即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社會行為高度協同所帶來的經濟活動高效率和高效能。《規劃》將電子商務服務定義為基于網絡的交易服務、業務外包服務及信息技術系統外包服務。明確提出了通過建設公共電子商務服務工程,培育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3.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被提到重要位置
若要積極推進電子商務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就要緊密結合應用需求,著力解決制約電子商務應用的重大科技問題,重點突破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加密與電子認證、在線支付、信用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加大無線射頻識別、智能終端等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力度,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與軟件,推進綜合集成應用,加快產業化進程,加強電子商務創新能力建設。
二、反思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針對《規劃》和當前社會對電子商務的需求來看,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培養模式老化
當前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模式老化,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
當前世界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高職課程模式采取群集、階梯、“三明治”等模式或它們的整合。其共同特征是教學口徑加寬,理論與技能并重。
2.實踐環節與社會需求脫節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僅設有簡單的電子商務實驗室,學生無法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更高級別的電子商務實訓,如服務器的配置與維護、網站的開發與維護等內容,更缺少來自企業的真實項目。致使理論和實踐難以結合,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相對很差,難以適應企業的需要。
3.產業助學發揮不利,工學結合力度不足
一些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忽略了行業產業資源的作用,還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獨自進行學院式地人才培養,這是造成當前畢業生不能直接零距離上崗的最直接原因。充分發揮產業助學模式和加大工學結合的力度,是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三、產業助學模式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應用的思路與對策
1.利用行業產業資源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模式
根據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在規劃和建立校內實訓室時要邀請校外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參與其中,共同探討校內實訓室的結構、功能和實訓環節等,建成與行業和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相當的生產實訓場所。
2.利用行業產業資源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模式
該模式是找到與本專業對口的校外行業企業,將它們作為實訓基地。學校與企業之間要簽訂實習基地協議以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該模式實施的關鍵點在于校外實訓基地支持的深度,否則基地的數量再多也達不到真正的實訓效果。
3.利用行業智力資源促進專業建設和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建設模式
該模式是院校利用企業領導和技術專家的智力資源,在學院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優化課程內容、培養與提供雙師素質、專兼結構的教學團隊等方面,取得企業的智力和人力資源的支持。
4.利用行業產業資源,實現訂單培養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每年要向企業發放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調查表,根據企業對畢業生的反饋信息,學校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按企業要求進行相應的人才培養工作。教學計劃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根據社會上電子商務崗位要求,設計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要求,確定培養方案,構建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組織上采取分段式教學、校內與校外結合、學習和生產交替等方式。在師資配備上,來自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崗位的教師比例要達到30%以上。
5.校企科技協作與教育培訓模式
該模式是高職院校利用自身專業、師資等優勢,承接企事業科技開發、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項目的一種合作模式。產學合作,拓展了學校辦學功能,促進學校形成教學、科研良性循環的良好局面,同時,學校在為企業進行科技服務中贏得企業信任,為產學合作培養人才奠定了基礎。
6.前場后校的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是學校利用自有的師資力量和資產成立電子商務咨詢或者電子商務開發公司。以具有獨立資質的公司實體承接社會上的一些電子商務項目,在經營和利潤分配上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開發項目過程中有組織的安排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掌握電子商務項目的運作過程,親身體驗畢業后從事的崗位工作,熟悉工作環境,明確就業方向,為學生零距離上崗提供了保障。
四、總結
總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工學結合為突破口,以教學體系改革為根本,才能真正體現出職業特色,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而產業助學模式應用的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學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產業助學模式的應用研究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一個關鍵點,運用得好,它會最終實現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即實現“政府不出一分錢,學生不交一分錢,學校不多收一分錢,企業不增開一分錢”,最終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學校滿意、企業滿意的共贏局面。
(作者單位: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