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后進生的成因,從改變認知偏差,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強化育人制度,促進后進生的轉化,注重情感教育,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使后進生樹立自信;建立良好氛圍,創造適宜的轉化條件;提高教師素質,講求工作藝術等方面作一些簡單的論述,淺談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的后進生的轉化方法。
[關鍵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后進生 轉化方法
一、后進生的成因
在中職學校中,后進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來自家庭。如家長自身行為不正,單親家庭等。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家長忽視了潛移默化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破裂,使孩子的心靈創傷、感情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漸漸成為學校中的后進學生。另一方面來自社會、學校。近年來隨著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一些污七八糟的東西,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嚴重毒害。多年來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認識,人為地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第三方面來自后進生自身。其特點是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不恰當,自暴自棄,意志薄弱,智力狀況差,受挫感差,對自身世界觀的改造和行為的約束,存在著厭學的情緒,甚至是犯罪的潛在隱患等等。
這類學生普遍存在于學生群體中,對其他同學必定產生影響。如果不加強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除了對班風乃至校風都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那么,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二、糾正認知偏差,加強制度建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學校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這一教育方針,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消除那些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原因,而造成違背教育規律的弊端。面對后進學,學校應遵循青少年心理的活動規律,不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外部教學條件,通過恰當的教育管理措施,預防學生轉變為后進生。所有的學生在有利的教學條件下,都能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學習任務。只有學生樹立起科學的正確的人才觀,才能挖掘潛能,找到亮點,進一步增強轉化他們的信心,并且找到一個突破口。
學校管理部門必須嚴明校紀,完善各項制度,明確行為規范,使學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應該怎樣做。在學生中反復宣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對后進學生,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幫教幫學”活動,采取“師教生或生助生”的助學方法,啟動“手拉手共進步”工程。結合家長輔助制度,使學生的教育工作形成全力、全面協調引導。
堅持談心教育為主,促進后進生對自己的言行進行正確的評價,從內心信服老師的教育幫助,并內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受處分的學生,在考查期間,幫助其規范行為,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積極向上的信心。對違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處罰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促其修正行為偏差的一種手段。要注意處罰的適度性原則,防止造成逆反心理使轉化工作達不到最佳效果。
三、情感教育原則,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后進生最反感的就是受人歧視,自尊心受傷害。容易筑起師生“敵意”的“圍墻”,形成了畸形的師生關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多一些寬容、信任和表揚,來消除后進生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重新找回自我。關心后進生老師要具備三心:即對待自己的真心;關心朋友的誠心;期待子女成才的耐心。老師只能用誠摯熾熱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名學生,當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敬、可信任時,學生才會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才愿意與你親近,老師的教育才能奏效。
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要從情緒、情感、情操入手,動情明理,真情感化,導行持恒,加重關愛后進生的砝碼,使其“親其師,信其道”。還應做到把特別的愛,獻給需要愛的人。愛的教育前提是教育者的愛,它是后進生轉化的基礎與推進劑。有愛才會有責任感、認同感與奉獻精神,才能去尊重、愛護、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愛”的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教育者的信任和“賞識”,是激發后進生創造的力量。
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學生的有效方法。教師尊重學生的自信心,要信任每一個學生,因為信任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尊重,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信任。教師的這種信任感是激發學生不斷進步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學生自覺糾正行為的偏差和思想的障礙,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做一名好學生。實踐證明,教師越相信學生,學生越會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教師的信任。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證明,只有教師主觀上充分相信后進生能有所作為,才能讓學生樹立起“我還行”的信心,繼而達到顯著的轉化效果。當然,我們在強調給后進生希望的同時,也要防止對后進生期望值過高的錯誤傾向。后進生或因為學習基礎薄弱,或因為錯誤的行為習慣日積月累積習難改,轉化的工作也絕非一日之功。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看到它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即使效果不明顯,也應該看到或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鞏固成果。
四、建立良好氛圍,創造轉化條件
建立良好轉化氛圍,應從下列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形成是非分明、追求上進的班風,讓后進生感受到壓力,確立追求上進的思想,建立一個有利于后進生轉化的競爭機制。二是要讓全班的每一個成員都意識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境界。三是學校、家庭應形成教育的合力,同舟共濟,相互配合,教育好學生和子女。四是教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讓他們養成自省的習慣,每天向自己提出幾個問題,等等。
五、后進生轉化策略是教師素質重要體現
轉化后進生要講究工作藝術,要求教育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并能講究工作方法與藝術。學校加強對教育者的指導與培訓,教育者本身要勤奮鉆研,不斷提高,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轉化過程中,應注意工作方法及藝術,集中表現如下。
1.抓契機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都有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就是由于后進生心理矛盾激化而處于心理異常的時刻,要注意把握誘導的時機和尺度,在轉化過程中,一是要發現“閃光點”,要千方百計地發揚光大,以此作為轉化的“起步點”。二是對于取得的進步要“小題大做”,公開表揚,以此作為轉化的“立足點”。因此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調動積極因素、因勢利導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重方法
(1)反復抓,抓反復
教育者一要注意后進生在轉化過程中的進步與后退的銜接處。二要能夠敏銳地預見后進生反復的時間。三要有計劃,把握時機,爭分奪秒,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幫助后進生走出低谷。四是不要對后進生提出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既要允許其反復,又要鼓勵其進步。反復抓,要求教育者在后進生有進步時不能陶醉,在后進生出現老問題時不要灰心喪氣。要正確對待學生在轉化過程中的反復,深入調查與了解反復的原因,不急躁、不嫌棄,堅持不懈的做好轉化教育工作。
(2)“冷處理”
“冷處理”即等犯錯誤的學生冷靜下來,經認真反思,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基礎時,再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育者采取“冷處理”的方法對待后進生的錯誤,可以使自己比較理智地分析、思考面臨的問題,尋找教育契機,選擇教育方法,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期待
掌握好三個要素,實現兩個效應,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轉化效果會理想的。三個要素是:理解、鼓勵、機會。即增加對后進生理解,多給后進生鼓勵,多給后進生機會。
兩個效應是:羅森塔爾效應,循序漸進的“進門坎效應”。
后進生取得了進步,達到了老師期望的目標后,老師再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規范要求,激發他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時學生認為教師對他保持了良好的印象,便會樂意追求更高的目標,從而加倍努力,達到教師更高的期望值。
(4)藝術性批評
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對于批評往往習以為常,不接受,甚至產生逆反效應,這是批評不當之故。最壞的一種是“挖苦式”,第二種是“粗暴式”,第三種是“梅雨式”,即每日反復嘮叨同一件事。批評的目的正如毛主席所說:批評就是要做到治病救人、與人為善。要講究用贊揚代替批評,以自己為鏡子教育學生,寬容等待,將問號變成句號,不要讓學生過于難堪。盡量做到不公開批評、在辦公室不批評、無意做錯事不批評、向上反映問題時不批評、做錯題或回答錯了問題時不批評、早晨不批評、在家長面前不批評、需要個別教育不到班上批評。總之,大聲表揚,悄悄批評;充分尊重,允許申辯;勤開導,多鼓勵。如果批評錯誤而冤枉了學生,應公開主動認錯。
(5)激勵法
①稱贊。在后進生的教育活動中,最簡單的稱贊中可能蘊含著深奧的哲理,而在適當時機說出得體的稱贊性的話語,無疑會促進后進生心理的積極發展。常見的稱贊方法有四種:真誠并言簡意賅,看時間場合靈活變通,運用現身說法,不要急于求成。
②激勵。不同的學生,激勵的方式不同。一般采用正面的、肯定的激勵,對某些特殊的學生,也可采取相反的、否定的激勵。但在通常情況下,教育者應激勵學生自信心,從激發情感、激發興趣入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取這幾種激勵方式:表達熱情的態勢,切忌冷淡,切忌偏袒,對學生反映的問題要理睬并作出公正的評價;強調“努力”的價值;展其所長;創造互幫互學的氛圍。
③表揚。表揚是激發后進生進步的有效手段。表揚要到位、得體,就必須熟悉自己的教育對象,發現學生身上的長處,促進學生持續性成長。表揚要發揮正效應,應遵循:具體性原則,即時性原則,可觀公正原則,單純性原則。
總之,中職學校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艱巨而系統性很強的工作,它涉及到許多理論與實踐問題,難度大,要求高,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努力。它需要更多有責任感的職業學校教師投身到后進生的成因及其轉化的課題研究中來,為解決這一積重難返的頑癥,對學生的現狀和前途負責,對家長、社會負責。
(作者單位:①②山東東營市技術學院;③山東東營市新世紀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