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教學模式相應改革,體育教學更應該著眼于使學生身心快樂,健康的成長。采取相應的方法會在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 快樂 健康 創新 合作
不知不覺已經在體育教學有幾個年頭了,我覺得教學真的不簡單,體育教學更需要方法,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點滴經驗。
一、培養學生善于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如,在一場校際拔河比賽中,因我發現一名學生在本班比賽的中途偷偷地跑進了自己班級的隊伍,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于意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于接受,埋怨那名同學的同時,情緒也非常惡劣。對于這種意外事情的發生,我要主動地向學生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賽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例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力。
二、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學生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占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我就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游傾向的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
三、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學生樂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于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格可知與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于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愿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問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針對這一情況,我就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并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
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并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教學效果的諸因素中最明顯的一種因素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同樣的教材,同一教學內容,有的學生練習很認真,而有的學生卻無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的興趣不同,由于沒興趣而導致心理活動水平下降,身體運動技能未能激活,大腦處于抑制狀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活動,就可能會出現意外傷害事故,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如果教學是從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傾向出發,教師就能較容易地控制課堂的密度和運動量,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而且能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一個較為理想的環境,從而使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得到統一。
通過整體成員是否因為喜愛某一項運動而自愿參加學習,判別他們的學習動機是否積極。這樣,教師在課上的組織與安排,就能得到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易于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能夠盡情運動、享受,身心都會得到有益發展。
六、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改革之前的體育教學,對小學生而言,因過于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與運動成績的提高,認為體育工作就是,競技比賽和達標,在教學上按專項訓練的要求進行教學,重視少數尖子生培養而忽略了大多數學生的體育學習,這種過多和過高的技術要求令活潑好動的中小學生因趣味性太少而失去激情,嚴密的組織和統一的要求更使學生望而生畏,絕對的評價又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新課程改革注重“健康第一”,現在的體育課應當是快樂體育,健康體育。
我們可以把傳統的教材內容進行本校化、趣味化改造。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教材,簡化教材的技術結構,主要包括簡化規則、降低技術要求,減少難度等要求。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時還要注意內容的科學性,增設學生喜愛的趣味性濃厚的游戲競賽等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快樂,體驗成功。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乘風學區新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