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存在證券公司賬戶上的資金被弟弟擅自取走了十幾萬元,她不向弟弟追討,而是要求證券公司賠償。近日,江蘇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糾紛案作出了終審判決——
真相:弟弟取走了
姐姐證券資金
俞衛是淮安市一家保險公司的職員。1999年6月,俞衛在一家證券公司開設了賬戶,委托弟弟俞承進行股票交易。出于對弟弟的信任,俞衛9年來一直沒有查過賬戶上的資金。2007年5月15日,因為父親生病住院需要用錢,俞衛找不到俞承,就和丈夫到證券公司取錢。這時,俞衛發現賬戶上的股票、資金比實際情況少了十幾萬元!俞衛立即向證券公司查詢,工作人員出具了其賬戶多年來的資金變動情況表。俞衛發現,自2002年8月12日起,其賬戶資金多次被他人提取,至2005年3月29日共被提取29筆,計13.7萬元。
俞衛從來沒有從這個賬戶取過錢,那么到底是誰取的呢?經交涉,證券公司向俞衛提供了取款憑單等原始資料。俞衛這才知道,竟然是弟弟多次以代理人的名義提取了她的資金。俞衛向證券公司提出抗議,說:“你們憑什么允許弟弟取走我的錢?”證券公司立即向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案,并凍結了俞承在該營業部開設的資金賬戶。
5月23日,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對俞承進行調查。俞承交代:姐姐從沒有委托過他存取資金,但他有時急需用錢,就從賬戶上開單,經過證券公司審批后取款。他想先借用以后再悄悄地把錢補存進去,但卻一直沒有找到錢補這個窟窿。俞承多次與證券公司交涉,要求解凍自己的資金賬戶。5月24日、25日,證券公司同意俞承取走10萬元,賬戶上還剩195385.90元。
5月25日,證券公司向俞衛發出一份告知函,要求她立即修改賬戶的相關密碼,以防止上述情況再次發生;俞承賬戶現有一定資金,如俞衛需要采取保全措施維護自身權益,請務必于29日上午9時前書面告知證券公司。該告知函通過特快專遞郵寄到俞衛的單位,但俞衛逾期沒有給予證券公司任何答復。而俞承在此期間多次要求取款,在不勝煩擾之下,證券公司便同意俞承取走了其賬戶上的資金。
起訴:姐姐要求
證券公司賠償
10月17日,俞衛將證券公司訴至淮安市清浦區人民法院,要求其賠償因違規操作被弟弟取走的存款損失13.7萬元及利息5000元。10月29日,證券公司向市公安局清浦分局報案。12月26日,清浦分局對俞承詐騙一案正式立案。
2008年3月17日,清浦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俞衛陳述,弟弟在取走她賬戶上的資金時,僅提供了密碼和俞承的身份證號碼,沒有在取款憑單上填寫她的身份證號碼,也沒有她的委托取款手續。因此,證券公司屬于嚴重違規操作,給她帶來損失,應予以賠償。雖然是自己的弟弟取走了錢,但俞衛是將資金放在證券公司丟失的,所以只向證券公司索賠。而且,她在出事之后一直沒有找到俞承。
證券公司辯稱:俞衛的賬戶資金被俞承提取,其主要原因是她將密碼告訴了俞承。俞衛與俞承又是姐弟關系,且俞承一直從事股票交易,因此俞承的取款行為構成表見代理。在俞衛告知證券公司其資金被提取后,營業部立即凍結了俞承賬戶上的近30萬元資金。俞承母親曾經與證券公司交涉,稱這是家事,與證券公司無關。俞承也一再說其父親住院急需用錢,證券公司才讓他提取了10萬元,但仍然凍結了賬戶中的剩余資金。公司向俞衛郵寄了告知函,表明他們已采取了有效措施,足以挽回俞衛的損失,但她在規定時間內并未給予任何答復。
判決:姐姐、證券公司
都有責
清浦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證券公司有義務保證俞衛資金賬戶中的資金安全。證券公司未依交易規則行事,在沒有核對身份證和委托手續的情況下,違規辦理取款手續,致使俞衛資金被他人取走,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俞衛雖未委托俞承取款,但是將密碼告知了對方,使賬戶存在安全隱患,且長期疏于監管,導致俞承利用密碼取走其資金。因此,俞衛也有一定過錯。另外,證券公司在向俞衛發出告知函時,俞承的賬戶上尚有195385.90元,足以彌補俞衛的損失,這應視為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擴大損失的行為。而俞衛對此沒有任何答復,屬于對自己權利或者事務的疏怠應承擔一定的后果。
綜上,俞衛的資金存款被他人冒領,俞衛、證券公司均存在過錯,應分別承擔民事責任。根據公平原則,法院綜合評價各方當事人的過錯責任大小后,對俞衛要求證券公司賠償的13.7萬元資金中的7.81萬元予以支持,其余部分及5000元利息則不予支持。
5月6日,俞衛不服一審判決,向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5月27日,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審理了本案。俞衛的上訴理由為:證券公司違規操作是造成自己賬戶資金丟失的根本原因,其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一審判決沒有支持俞衛利息損失的請求屬于審判不當。證券公司則辯稱:雖然一審判決證券公司承擔57%的責任欠妥,但仍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6月17日,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律師說法
證券公司作為資金保管方,有義務保證客戶的資金安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健全查檢制度防范股票盜賣的通知》第六條規定:“證券經營機構在辦理投資者提款手續時,應當認真核對身份證、股東賬戶卡和資金卡,原則上要求本人提取,并在核對賬戶后由提款人在取款憑證上簽名,對大額提款應由證券機構的業務負責人簽字后方可提取。”證券公司的《取款憑單》上也注明:“取款時需由開戶人憑本人身份證或由代理人持授權委托書和身份證辦理。”而本案中,俞承以俞衛的名義取款,但并沒有提供俞衛的授權委托書、身份證及股東賬戶卡和資金卡,俞承的取款不符合前述規定。
由于證券公司違規操作導致俞衛賬戶上的資金被他人取走,存在重大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俞衛將賬戶的密碼告訴了俞承,給后者提取資金提供了便利,她也有一定過錯,特別是證券公司采取措施禁止俞承取款,并且及時告知俞衛。雖然證券公司禁止俞承取款的措施不具有合法性,但如果俞衛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挽回損失。而俞衛在接到告知函后,怠于行使權力,導致其損失形成自身也有一定責任。一審法院根據雙方的過錯酌定分擔責任沒有明顯不當之處。關于俞衛主張的利息,因她對損失的發生有過錯,一審不支持該訴訟請求也無不當。所以,市中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判是合乎法律的。
江西德興市人民法院戴新華
(文中所涉人物均為化名)
欄目管理/黃婉瓊 編輯/李賢平
E-mail:jbwanqio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