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自古便有“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之說。“口味無爭,適口者珍”。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相同。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名人飲食習慣的軼事。我國的京劇大師們對吃喝問題猶為注重,現將四大名旦的食蹤食趣贅述于后以饗讀者。
梅蘭芳 梅蘭芳先生養生有術,他的生活一向極有規律,在飲食方面,他喜歡清淡的東西。凡過于油膩及帶有刺激性的調味品,他是從不問津的。同時更是滴酒不沾。至于煙。他偶爾抽兩支。但也不口口吸盡,而是剛吸進口,便馬上吐出來。梅先生吸煙并非為了消遣。更多的是為了應酬或排遣胸中的苦悶。
梅蘭芳喜歡北京風味的菜肴,北京的爆三樣、麻豆腐熬白菜、壚肉丸子等都是他平素非常喜歡的菜肴。特別是當他從外地回來之時,家廚常備這些萊肴供其食用。
當年,北京、上海兩地的梅公館經常是高朋滿座。梅家是個大家族,來賓又多。每次開宴,動輒就是兩三桌。梅家的上海廚娘菜燒得尤為精致。嘗過其烹制的獅子頭、八寶鴨、咖喱雞的人,無不稱其手藝不俗。梅蘭芳先生十分好客。不管是老友還是新朋,抑或是小孩,他都要親自迎送,平易近人、謙恭好客的風范在梨園界傳為佳話。梅先生的食德更是有口皆碑,他十分注意席面上的禮貌。不論家居飲食還是在外赴宴。他只吃面前的菜。從不“過河”而食。有兩次梅先生在老友家就餐,其中有一道鹵蝦油豆腐是梅先生平時最愛吃的菜,可能是主人沒把此菜當成主菜。所以把此菜放在了角落上,梅先生見鹵蝦豆腐在桌子遠處,寧可不吃此菜。也絕不欠身“過河”夾菜。
梅蘭芳先生很注意飲食的節制,每頓飯只吃七分飽。決不因為菜桌上有自己愛吃的菜而稍有過量。他曾說過:“一個演員。如果吃得過飽,萬一在臺上吐啦,后果不堪設想。”為了保護嗓子,他在飯后必吃些水果來養津。
程硯秋 談起程硯秋先生的飲食習慣。不能不提他令人吃驚的食量。青年時期的程硯秋身材非常纖細優美,玉立婷婷。但人到中年身體明顯發福,與青年時期簡直判若兩人。胖成了一個彪形大漢,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塑造人物形象。
大凡身材魁梧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喜歡食肉。程硯秋先生也不例外,演戲之前,他尚能克制。然而一旦停戲休息,他是非大葷不餐。每逢此時,程夫人果素瑛便早為程先生準備足了燉肘子、白斬雞、紅燒獅子頭等來犒勞先生。程先生有位老友胡天石。其夫人頗精于烹調,程硯秋尤其喜歡胡夫人燒制的紅燒肉,每次去胡府作客,能進紅燒肉半碗有余。
上世紀40年代。程硯秋赴南京演出,借住一朋友處,朋友早知程先生喜食肘子。特地讓人為他燉了一只大肘子,程硯秋見紅燒肘子上桌。頓時心花怒放。又聽說肘子是專門為他準備的,自然就不客氣地享用起來。沒到半個小時,一只紅燒大肘子就全都消滅干凈了。那天梨園紅伶童芷苓也在座,目睹程老板如此善吃肥膩。大為驚訝。孰料程老板吃過肘子后,仍嫌不過癮,又吃了十個雞蛋,這下真把童芷苓嚇壞了,她悄悄地問身邊的朋友:這種吃法會不會傷了程先生的脾胃?那朋友卻笑笑說:不礙事,程先生的飯量大著呢!
程硯秋先生不僅喜食肥膩,還有煙癮。抗戰前。一次他在上海天蟾大舞臺上演《春閨夢》。適逢漫畫家葉淺予去后臺探望。只見程硯秋包著頭面,穿著行頭在候場。嘴里卻叼著一根很粗的“亨”牌雪茄。葉淺予眼睛一亮,立刻取出隨身畫筆。程硯秋吸煙的神態便躍然紙上了。這幅惟妙惟肖的漫畫像第二天就刊登在報紙上了,頓時轟動了漫畫界。程先生本人看過之后。更是愛不釋手,連連夸獎葉淺予畫得太神了。后來此畫不知落于何處,據說直到現在,葉淺予的后人仍在多處尋覓。
對于飲酒。程硯秋先生也是海量,他喝完一整瓶白蘭地照樣上臺演戲而絲毫不亂,令同行大為驚訝。程先生飲酒不講究下酒菜,一碟花生米,幾塊豆腐干。也能喝得津津有味,但與之同飲者必為知己。
四大名旦中程硯秋年齡最小。也最早謝世,享年僅五十四歲,想來這與他暴食豪飲不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