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笑話里講,兩個男人在飯館里邊吃飯邊聊天。甲:“我不得不在這兒吃飯,因為我妻子不愿做飯。”乙:“您真幸運。我之所以在這兒吃飯,是因為我妻子一定要親自做飯。”我也經歷過兩位男主人公的尷尬階段,慶幸的是,我的妻子現在不但愿意做飯,而且能輕松做出一桌美味佳肴來。
妻子小我6歲,大學一畢業就嫁給了我,沒什么生活經驗,對做飯更是一竅不通。我近而立之年才得此嬌妻,自然愛護有加,主動承包了做飯任務。妻子總炫耀她找了個世界上最好的男人,我亦為此飄飄然。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難的不是我,是習慣了飯來張口的妻子。記得第一次出差前買來她最愛吃的柚子,回來時竟毫發無損地擺放在原處。疑惑之間,她卻指著我鼻子數落:“買來柚子,不幫我把皮剝掉,存心不讓我吃嘛!”水果如此,吃飯就更不消說了。只有方便面最受歡迎,而所有的鍋和碗擺滿了廚房,全都殘留著方便面的余“香”。
有一次在飯店叫了個薺菜豆腐羹,妻子連說好吃,第二天鬧著讓我給她做,我就分配她去菜場買薺菜。可等了半天,她竟雙手空空地回來了,嘴里還嘀咕著:“真奇怪,在碗里我明明認識的,到了菜場我怎么就認不出它來了呢?”
中秋節妻弟來家,正巧我在外面陪客人吃飯,妻子便自告奮勇,準備親自為弟弟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妻子從菜場買回了一只尚未開膛的雞,想到人們都說雞屁股有毒,最好不吃,便手起刀落,率先將雞屁股斬下。這一斬不要緊,雞屎像放了閘的水,順著灶臺四溢。妻子哪見過這陣勢,一下慌了神,忙抱起雞雙手用力擠壓,想要把雞肚里的臟物去除干凈,好上鍋蒸煮,結果地上、墻上、灶臺上紛紛受害成災。妻弟聽到廚房有異聲,進去一看,隨即捂著鼻子奔出,愣是一個多月不愿再吃雞肉。
后來全家人都知道了此事,成了大家聚會時的笑談。也許因此受了刺激,妻子決心要學做飯,總是趕在我下班前主動下廚,為此吃了不少苦頭。切菜時刀割破了手指,炒菜時油燙傷了手臂,這些都嚇不退妻子的熱情。燒壞了兩個炒鍋,一個湯鍋,新買的電飯煲也未能幸免于難,但妻子的意志依然堅定。可做飯并非易事,最令妻子頭疼的是辛辛苦苦做出的飯菜總和她所期望的大相徑庭。如用一碗水、一碗米想煮兩碗米粥,結果燒成了干飯;把面條和水一起下鍋想吃蓋澆面,結果煮成了面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未得償心愿,也能湊合著填飽肚子。但把味精誤作鹽用、把料酒誤作香醋,縱使餓破肚皮,也只能望而卻口了。
妻子倒是個不怕困難的主兒,只要她決心做的,還非做好不可。她買來了菜譜,并堅持收看電視上播出的烹調課堂,畢竟是大學生,從書本到實踐很快便產生了理想的效果。如今的妻子再也不是為炒蛋時先放蛋、還是先放油發愁的小女生,做出的飯菜已不僅僅為了填飽肚皮,還要講究色、香、味,甚至連造型都有點藝術性了。
當初妻子十分忌諱別人笑她不會做飯,而現在,她倒經常提起當初學做飯時鬧出的笑話。吃著可口的飯菜,聽著昔日的樂事,哪有比這更幸福的呢?如今同事聊天,同學聚會,我總會自豪地說:“我的妻子會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