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是茶品中的另類。一個“苦”字,便讓它遠(yuǎn)離了東坡先生“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詩意,自然也不被更多的人所喜。
茶歷來是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國人喜茶,想來不是喜那散發(fā)著裊裊熱氣的茶水,喜歡的多是文化的暖意和那份靈性。也許,現(xiàn)實生活里較多俗氣,能讓人舒心順眼的東西少見,不能奢望純情純潔純粹之類的極至,于是便讓心如茶般在水中緩緩地舒展。水茶交融,有沉穩(wěn)中的靈動,有靈動著的沉穩(wěn),沉浮之間,人生之韻便由此而生。
苦丁茶,正如這名字,骨子里就透出一種苦澀,味道自然是苦的。品茶之前,名字就已經(jīng)很善意地提醒過了,它不是苦藤上結(jié)出的甜美果實,是否接受它的口味,你可以選擇。選擇了,就變成了一種很具體、很現(xiàn)實的幸福,如同既大眾又深奧的愛情,無論它抵達(dá)的方向和結(jié)果如何,選擇了,就有了無限的遐想、渴望以及體味的空間。這時的它,不再是佳人,也不是堂上糟糠,只是你的一種念想。可惜的是苦丁不能反復(fù)沖泡,就像每一段感情都經(jīng)不起反復(fù)的折騰,沒有什么可以重新再來。
苦丁有兩種,大葉的與冬青有關(guān),小葉的與女貞有關(guān),苦味重的是小葉苦丁。女貞傳說是古代魯國一位女子的名字,因其“負(fù)霜蔥翠,振柯凌風(fēng),而貞女慕其名,或樹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階庭”而得名。 歷史上,苦丁茶作為進(jìn)貢皇帝的佳品,曾有過高貴的光環(huán)。據(jù)說,真正的苦丁茶只產(chǎn)在廣西大新縣苦丁村的幾株苦丁樹上,如今市場上眾多的苦丁茶,該是工業(yè)化的產(chǎn)物了。據(jù)《本草綱目》及現(xiàn)代臨床實驗證明,苦丁茶對于膽固醇偏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癥等有明顯的作用,民間常用來作提神醒腦、清熱降火、生津止渴、去膩醒酒、利尿強心之用。這些知識,大抵人們只在閱讀時用,鐘意的只是杯中之水。開水泡過,葉子在沸水中載沉載浮,水漸漸被浸染出淺淺的綠意,一股淡淡的清香升騰起來。殊不知,這當(dāng)初被硬擰成型的植物葉片,在暢快地呼吸水分的時候,就把苦澀的情緒撒到了水里。不信,你試著喝一口,立即舌尖上就有了苦的感覺,是那種純粹的苦、透徹的苦。但過了一會兒,口中的回味卻變得甘甜起來。驚訝之下,再喝一小口,慢慢品味,是甘甜清涼,卻不是薄荷的那種涼爽,仿佛是苦丁洗去了心中的火氣,那種苦去甘來的回味持久綿長。
魯迅先生說過,“什么是好茶?小苦微甜即好茶。”這極其符合中醫(yī)理論:苦味入心,可泄降心火。對于苦及它的反義詞甜,人們歷來愛恨有加。人本性好甜,喜歡把快樂幸福的稱之為甜,如甜蜜的愛情、甜蜜的微笑、甜蜜的生活;然而人們對于甜又有一種莫名的戒備,古人有“甜言蜜語、諂笑脅肩”之說,今人則有“警惕糖衣炮彈”之言。從健康角度上,素有過苦日子傳統(tǒng)的國人習(xí)慣于把甜與胖相連,把胖與許多疾病相連。那么苦呢?“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是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常常講給子女的至理名言,更有家喻戶曉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之警句。可是,又有多少人如周作人說的心甘情愿“到寒齋吃苦茶”呢?
按說,這承愛過陽光雨露恩澤的葉片是不帶有這般思想性的。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么細(xì)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卻是那樣的微妙……當(dāng)它放進(jìn)杯中,一旦與沸水融合,在舒展娥眉的過程中完成了生命的涅,那是別樣的圣潔之舞。雖然它不會開口說話,但此時此刻,人們所欣賞、所關(guān)注、所品味的已是杯中之水的苦。杯中之水是苦的,卻在苦中凝聚著一種分量、一種精神、一種品格,令人回味無窮……
浮生若茶。或許,生活的靜寂只會意味著平庸一生,靈動不休或許才是生命永恒的真諦。滄海人世中,每個人都宛如一片茶葉,或早或晚都要融入這個大千世界。在融匯的過程中,每個人走完自己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不會刻意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葉一樣,但并不妨礙每一片茶在靈動中抵達(dá)沉穩(wěn)的和諧之美。一切塵埃落定,在歲月的沉淀中,慢慢地體味到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