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多媒體網絡學習環境中的一些問題,提出英語學習的“情知互動”范式,提及此范式的基礎觀念,并進一步闡述“情知互動”模式在多媒體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 情知互動 英語課堂教學
多媒體教學以它鮮明的特色和新穎的模式成為推進高校英語教學創新和加強素質教育的首選模式。它克服了傳統教學傳遞—接受模式把學生當作灌輸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和前任經驗的儲存器等問題,幫助克服學生的被動心態,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培養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創新型外語人才起著積極的作用。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優勢在于豐富的信息源和龐大的知識儲存,有利于理想的英語教學環境的創建和積極情感的培養;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有利于培養互動協作式的自主學習方式等等。但是,在推廣、崇尚現代教學技術之風中,新的學習環境下的認知“僵化”現象隨之出現,筆者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得出以下主要問題:首先,面對教學媒體提供的豐富多彩的信息來源,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無法正確評估和獲取符合自己學習能力的學習資料和素材,太難和太易的學習內容均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產生懈怠情緒,影響語言認知。其次,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教師的學生雙方都存在過于依賴現代技術的問題,教師在現代技術面前往往缺乏自信,而學生則過于迷信媒體信息和學習軟件,忽略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再次,“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互動和協作學習”常常成為美好的愿望,同學們經常是埋頭進行“人機互動”,忽略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
針對新環境下的新問題,筆者認為重新研讀英語學習的理論基礎,重新審視新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情感問題,發揮情感對認知的促進作用,建立一種新型的“情知互動”模式對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合作精神和發展認知能力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情”,一方面,是內在的學習“情感”;另一方面,又是指外在的學習“情景”,該模式擬創設一種和諧的“人機環境”,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活動在積極互動的基礎上和諧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的心理狀態,從而激發內在的需求,強化學習的動機。
一、“情知互動”模式的基礎觀念
作為一套組織、計劃和調控教學活動的方法論體系,情知互動教學模式以一定的教育心理觀念為基礎。這種觀念是模式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基礎上形成的對教學過程、學習機制以及師生關系等的基本看法,是此模式的結構、程序和方法得以確立的理論依據或指導思想。“情知互動”模式依據以下幾種的教育心理觀念:其一,情緒與認知是統一的整體。作為統一體,情緒與認知既可以相互促進,也可能相互抵消,因而人類信息加工的效果取決于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性質和水平。同樣,能否順利進行教學活動,能否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均有賴于情知互動的良性互動關系的建立。情知互動教學模式試圖通過創設一定的“人—環境”教學條件,促進學生的情緒與認知活動的積極互動,并在此基礎上協調統一這兩種活動,使其良性循環,進而產生互促的和諧心理狀態,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促進學生接受、感悟和掌握教學內容。
第二,學習是意義的建構。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此處的“有意義”并非指教學內容本身的客體意義或邏輯意義,而是指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具有主體意義或心理意義。因而“有意義的學習”,并不等同于有意義的教材的學習,而是指學生有積極學習的心向,能主動將教學內容中的新知識和新觀念發生相互作用,使舊知識和舊觀念得到改造、新知識和新觀念獲得實際意義的過程。有關研究表明,在“有意義學習”的條件下,學生傾向于把學習看作是一個促使自己提高、發展的過程,對學習內容表現出明顯的期待和努力傾向,更多地采用交替、網絡式地認知加工策略,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搜索提示線索和意義特征,如對新舊知識的“切合性”做出判斷,調節彼此間的分歧或矛盾,或將新知識加以簡化性重組與轉化,使之與自身認知結構產生同化或順應;而在“無意義”的條件下,學生則傾向于把學習看作是苦差和負擔,對學習內容明顯表現出退縮、厭倦甚至抵觸情緒,更多地采用簡單、直線式地認知加工策略,僅僅注意學習內容的形式特征而忽略其意義特征,甚至簡單的將新學內容在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登記”一下了事。
“寓教于趣”是情知互動的基本機制,是情知互動教學模式依據的另一種教育心理觀念?!霸⒔逃谌ぁ笔羌ぐl學習動機和學習主動性的心理基礎。興趣作為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具有認知和情緒雙重特征。從認知特征來看,人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會積極探究其原理或規律;從情緒特征來看,興趣伴隨著愉悅、舒暢、滿意等情緒體驗,因此人在從事感興趣的活動時會覺得“樂在其中”。興趣作為一種內在動機,其對學生學習的動力影響比外在動機穩定、持久。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常常是內在學習動機形成與發展的心理基礎。
二、“情知互動”模式在多媒體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完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直觀,生動,豐富的特點。由于互聯網的支持,多媒體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活潑、豐富多樣。多媒體教學將文字、圖形、圖片、聲音、動畫、視頻影像、虛擬實境等集于一身,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和強化信息內容,通過感官刺激來激發學習者的興趣。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途徑必須通過感覺知覺,而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感覺記憶的優勢?!扒橹印蹦J絼t是將認知同“情境”創設有機的結合起來。“情境”教學背景的創設要求學習環境種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有意義”建構所學內容,并且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
在理想的情境下學習,可以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及理想思維,并與原有的認知結構同化,建立聯系。多媒體教學展示的信號,圖文并茂,通過對知識的全息表達和多維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的積極性,驅動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從而為學生的主動建構作好準備。多媒體教學軟件給出具體的情境,使學生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集成信息,加速和改善了學生對信息的理解,使學生更有效更快捷地獲取各種知識,同時激發學生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愿望,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個體、小組或班級教學活動,對相關知識進行溝通、討論、反饋、改進。還可通過電子郵件、語音信箱同教師進行交流、溝通、談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更大,時間更多,更有利于知識的建構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2.創設多樣化語言環境,豐富課堂信息
語境是語言賴以存在的環境,離開具體的環境,語言只是一種抽象的符號。這種需要強記憶的抽象符號,遺忘快,收效低,費時耗力,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美國教育專家Moore (1989:23)說,“真正的學習就是讓學生經歷、體驗和再創造?!痹凇扒橹印蹦J较拢蠖嗝襟w英語教學課堂應當盡量創造多維度的語言環境,引入大量翔實逼真的資料,模擬現實,創設生動的場景,把外部世界引入課堂,使學生獲得與現實世界較為接近的學習體驗,從而突破教育時空的限制,促進學習與現實的融合。
教師將課本知識同多媒體豐富的資料相結合,用英語上課,同學生進行英語互動,充分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則,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外語語言知識的整體建構。
3.關注個性差異,有效實施因材施教
學生個性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它能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在多媒體的學習環境中,在“情知互動”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喜好、個性、方法、能力來選擇學習的路徑,確定學習的內容和數量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難度。由于學生在學習動機、能力、方法及個性等方面的差異,其語言學習的效果也因人而異。例如,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喜歡按照詞匯表的順序來背誦單詞,有的學生則愿意通過習題來記憶單詞,而有的學生則在閱讀文章中掌握單詞的用法。多媒體課件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設計靈活多樣的語言場景和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要。
教師研究分析學生的認知風格,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進行師生對講、答疑、小組活動、分組討論等方式,使不同類型的學生獲得充分的發展空間。如對于基礎差,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情緒,增強自信心,鼓勵學生用實時交流工具,如聊天室、QQ和BBS等進行交流。幫助及時解答和反饋他們的問題,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多媒體有助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教學幫助和學習時間,學生可以使用課本自帶光盤、CA課件以及網絡課堂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度、進度,掌握學習內容及次數等。學生通過人機對話形式,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學習的效果可以由電腦及時反饋和評價。教師也可在學生上網自主學習期間給予個性化的輔導,調節學生的情緒。教師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對完成較差的作業給予個別反饋,既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也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在糾正錯誤的同時對學生的進步適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樹立自信,端正對待缺點和失敗的態度,增強他們的懈怠情緒,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這樣自由靈活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因材施教,學生變以往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4.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習主動性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交互性優勢多媒體教學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也要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交互合作作用,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語教師研習教材,發掘其中的有趣因素,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立足于教學內容,綜合采用音樂、電影、圖畫、網絡、課件等形式,并輔以學生的表演和小組活動,創設寬松和諧的情境,以豐富多彩的音樂、色彩、圖片、語言效果等刺激學生的感官,創造愉快的氣氛,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材料,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助于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供學習資源,提供相關的影像資料、電影片斷或音樂,接著明確學習要求,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可以通過與教師和其他學生的交互活動進行解決。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就相關的主題,設置場景進行角色扮演(role-play),進而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從而為學生主動建構作好準備。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用心制作網絡課件和CAI課件,可以將課文中的單詞及短語等設計成超文本鏈接的形式,學生可以不斷地主動探索自己想學的知識。課件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和具體的表象相結合,降低教學難度,加強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課件通過提供文本、圖像、聲音、影像并存的教學信息,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擴大了他們的感知空間和時間,因而提高了主觀對客觀的認識范圍,促使學生主動記憶,積極思考,進行有反饋的主動學習,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三、結語
在英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推動了教育技術、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發展,也給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如何在英語多媒體教學中合理地應用“情知互動”模式,有效地調動學生地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克服學生地懈怠情緒,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有待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范琳,張其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
[2]喬建中.“知情交融教學模式的理論探析”[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1):89-94.
[3]王杰,王功龍.“從心理學談多媒體網絡教育的優勢”[J].大連大學學報,2003,(3):101-103.
[4]周群.“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的建構”[J].外語電化教學,2005,(8):50-53.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060218
(作者單位:浙江傳媒學院國際文化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