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要識記、掌握、運用1800多個漢字,讓學生去喜歡漢字,產生主動學習漢字的愿望,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中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本文從研究傳統識字方法和電教識字方法的優缺點,淺析電教識字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關鍵詞]識字 電教識字 學習興趣
如何讓處于小學語文識字教育階段的學生更好地了解、掌握、運用文字,成為我們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課題。本文從傳統識字教學法的缺失和弊端進行分析,引出電教識字這一新興教學手段的優越性研究,進而探尋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漢字之美,語文之美。
一、傳統識字教學法的缺失和不足
1.教學方法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識字教學一直以來以抄寫和默寫作為識字教學法,大部分的學校都要求學生每天要抄寫或默寫一定量的漢字,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不但沒有把該認、該記的漢字認清,而且可能會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抵制,產生強烈的抵制情緒。
2.學習漢字的層次性不清晰,形象認讀到抽象識記脫節
漢字的學習是有其獨特的學習層次,從初級的認讀到二級的書寫到三級的應用,層次不同,難度也不同。學生認讀的漢字越多,筆畫越多、越復雜,包含的內容就越多。傳統的識字教學并沒有劃分層次,更多地注重漢字的默寫,學生對漢字很難有形象上的記憶和思維,造成從形象認讀到抽象識記的脫節,無形中形成一個不懂—強記—默寫—厭學—不懂的學習怪圈。
二、現代電教識字法的優越性
電教識字教學法,顧名思義,即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的技術,以此來創造生動有趣的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而進行的小學識字教學方法。相比傳統的識字教學法,它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1.電教識字有利于培養興趣,激發求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為我們揭示了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小學生因為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對自然界的許多事物耳聞目睹后,只是稍有所知,但概念并未完全形成,強迫識字,只能是“硬寫、死記、早忘、考差”。電教識字可以更好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充分發揮小學生天真活潑,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征。教師運用電教等多種聲光電手段,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新因素,把快樂帶進課堂,讓知識充滿課堂,讓學生在參與中深切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游戲的樂趣,創造的樂趣,把枯燥、乏味、重復的簡單機械記憶變成生動、活潑、有趣的識安活動,改變學生原有的“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真正做到“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力爭營造出一種自主、協作、創新的新型課堂教學情境,寓教于樂。
在小學四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常常通過先圖、再字、后意,使學生先形成感性認識,再形成理性認識,最后形成概念,熟記字形和字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教“波浪滔滔”、“驚濤駭浪”時,我先投影出兩幅主題為“波浪滔天”的畫圖,在學生對畫面有初步感知后,出示“波浪滔滔”、“驚濤駭浪”兩個詞,再講解含義,區別“滔”與“濤”的意思,并配合海浪聲,讓學生邊觀察、邊朗讀、邊理解、邊記憶,很快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不但區別了兩個字的含義,同時加深了字形的認識。
2.電教識字有利于聽說讀寫,整體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直接體現,而這四者不是單一的,獨立的。電教識字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和圖像立起來,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同時,識字教學的過程又是一個眼、腦、口、耳協同活動的過程,當老師或學生誦讀時,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所聽到的聲音,口耳相傳,目視口誦,大大強化了對語感對象——課文的理解。因此,讓學生通過電教的方法直接進行識字教學是提高聽讀水平比較有效的方法。
同時,四年級的識字教學是結合課文的學習,運用電教等教學手段在邊識字、邊理解、邊分析中,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更感染了學生的心靈,它往往比單純的死記硬背更能使學生掌握。
另一方面,語文課文都是經過編者精選的優秀而規范的文字作品,學生通過電教這一特殊的教學手段,反復理解背誦多次觸摸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不斷直接地接受到作家規范而優美的文筆的潛移默化,腦子對言語表達的反映就會更快捷、準確、敏感,這樣就能有效地促進寫作水平和口語表達水平的提高。從讀得通到寫得通,從讀得有感情到寫得有情趣,誦讀使學生逐漸習慣文章的用詞造句,加速了口語和書面語的溝通,使學生的思維趨于精密,文字表達和口頭表達趨于流暢和準確,大大促進了“說寫”水平的提高,這都是電教識字的功勞。
3.電教識字有利于課程標準,順利完成教學計劃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它說明教師已經從過去的課堂主導者變為引導者,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但是,低年級兒童的語文學習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力具有隨意性和不穩定性。這就使得苦口婆心的說教、枯燥乏味地訓練效果不佳。現代科技的結晶——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在我平時的語文識字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因為隨意性和不穩定性,造成他們對很多漢字區分不清或直指不清的情況。畢竟常用字有3500之多,音同形異、形近意遠、音形難辨的漢字也很多,小學生認識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輪廓,而分不清細微處。諸如“己”和“已”,“元”和“云”等一類漢字。在上課時,我運用投影來更換偏旁,把容易寫錯的字建“易寫錯字庫”幫助學生區別辨析,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增強,效果頗佳。
三、對電教識字未來發展的展望
電教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使識字教學的難度大為減輕。它新穎生動,感染力強,是一種模擬性、啟發性的直觀教學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而且可以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虛為實,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所以在突破語文教學的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的思想品德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電教識字雖然有著諸多的優勢,但也有它天然的劣勢,使用場地的限制,對教師本身的要求,以及過分依賴電教手段造成的后果,等等。我想,無論是電教方法也好,傳統方式也罷,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海洋中充分、自由、愉悅地學習,如果偏離這個主題和中心,任何的教學方法的探尋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標.
[2]蔡建新.談電媒體在小學識字階段的作用.2004,12.
[3]李芳.運用電教媒體,優化識字教學.2006,8.
[4]張磊.例談電教媒體在韻語識字教學中的運用.2007,4.
[5]漢字輸入與識字教學相整合及其標準化課題研究.2007,11.
[6]林荔.電教手段在德育方面的價值.2007.
[7]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識字教學.
[8]電教多媒體—語文學習好幫手.
(作者單位:江蘇太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