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在高中新課程下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會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能力,作了詳盡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主動性 參與 學會學習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已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課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幾年來,我們結合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自身的特點,著力于在高中新課程的背景下,教會學生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能力,做了大膽的嘗試與探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帶領學生走進教材,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
1.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可用投影片亮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這節課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哪些需要識記,哪些需要理解,哪些還需要進一步應用。這樣,學生便可有目的地循標進行探索,而不致于盲目和被動地去接受知識。有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精心編制《閱讀與思考》來幫助學生有興趣的自學教材。
2.引導學生用“一覽表”列出教材的知識結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學教材后能積極主動參與獨立編制圖表,從整體和系統化的角度去主動感知教材。
二、引導學生質疑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思維
3.提倡學生提異議求異同。教學中,我提倡學生在學習時提出異議,思維不拘泥于現成的教材內容,要充分發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進行分析比較,區分異同,并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對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不同看法,要積極鼓勵,切不可挫傷其自尊心。學生能提出多種不同的想法,說明他們的思維是發散的,往往也是富有創造性的。
4.引導學生尋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教師教學時不僅要使學生學懂,掌握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發現和總結其中的規律,進而獲得對事物的規律性的認識。例如,在進行“遺傳的基本規律”教學中,學生能認識到后代性狀中的分離現象和不同性狀間的自由組合現象,但對其分離比3︰1或9︰3︰3︰1是怎么得出的往往難以理解,此時,教師要充分向學生展示教學掛圖,或遺傳規律的示意模型,或自制復合動態投影片以及學生感興趣的磁性染色體剪貼卡等多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參與討論,參與思維。必要時,教師作精講和點撥,幫助學生揭示出基因的分離規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
三、訓練學生鞏固練習,讓學生主動參與自我評價
1.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小結。一堂課學生所學知識有其內在必然聯系,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小結,明確重點和難點,并對知識的各種聯系進行綜合,使學生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學會將知識綜合成系統。
2.加強學生的“眼、腦、口、手”的并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和實物模型讓學生自己描述和講解,利用磁性卡片讓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演,以此來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效果。
3.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不斷完善自我。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通過精心編制《課堂鞏固練習》,讓學生進行自評,或者讓學生相互提問,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從而不斷增強學習的信心。
四、效果測試與分析
我們對所教2005屆高二6個班303名學生做了有關方面的問卷調查,并對學生參加市統考的成績作了統計分析。

1.問卷調查情況的統計與分析
表1分析:大多數學生是渴望課堂上給時間讓他們自學教材內容的,而且希望老師為他們揭示教學目標或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自學教材,認為這樣做對培養自學能力是有好處的。但也反映出有部分學生可能還不很適應自學,還受傳統的教學思想所束縛。
表2分析:對課堂上質疑討論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多數學生持樂觀態度,但他們的心里也存在著矛盾,他們擔心對有些問題回答得不好,而“難為情”、“有失面子”(學生語)??磥?,教師在這方面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討論,還值得進一步探討。
表3分析:多數學生希望課堂上能動手演示操作或作常演講,認為有利于“提高興趣”(學生語),他們也愿意在上完一節課下來能有時間及時鞏固,并自我反省,自我評價,以便能了解自己學習上哪些方面已理解和掌握,哪些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
2.成績的統計與分析
采用對比的方法對所教2005屆高二⑴實驗班和高二⑵對照班的會考成績進行統計。實驗班采用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對照班采用傳統講述法教學。實驗前,檢驗兩班無顯著差異。
表4分析:p<0.05,說明兩個對比班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學,其結果差異非常顯著,實驗班比對照班的成績有明顯提高。
結論:教學實踐證明,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無可非議的。
五、幾點體會
1.對高中生來說,他們對知識的獲取正由“依賴型”向“探索型”轉變,他們的思維也正由“形象性”向“抽象性”發展,他們渴望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不希望被動地去接受知識,在課堂上讓他們主動地去參與學習也正符合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
2.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較之傳統地把書本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能更好地發揮學生自身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這樣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3.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并注重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發展自己的創造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實現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從而使學生真正獲得終身受益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恩山,汪忠.生物課程標準(實驗)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