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作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個性發展 合作討論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策略、學習場所以及學習所需要的材料,以實現自覺主動學習的學習理論和學習模式。自主學習一旦成為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將使學生在正規的學校教育中受益匪淺,也將為其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我們化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化學的學科優勢,努力營造最優化的自主學習發展環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激勵和鞭策每一個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下面是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積極和諧的課堂環境,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
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在一定情境下,師生之間以飽滿的情緒進行交流,使學生饒有興趣、愉快地學習,自覺主動地習得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案腥诵恼?,莫先乎情”。教師的教態親切自然,莊重而不矯飾,謙和而不傲慢,積極營造親切、和睦、關愛、融洽的課堂氣氛,努力使得學生的心態輕松愉快,思維活躍敏捷。這種師生互尊,情感共鳴,必將推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在化學教學中,我都盡力地去營造民主、開放、靈活的教學氛圍,給學生自由探究、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資源。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調查與研究”、“資料”、“討論”、“化學、技術與社會”等欄目,同時結合當地的一些化學事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素材,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合作地學。
如“空氣”這節課的內容相對簡單,有許多知識,學生在其他學科學習過,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體會科學進步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和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初步形成科學的物質觀。我想,是否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回憶、思考,通過觀察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呢?這節課,能不能試著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等方法自己來學習呢?在課前,我要求學生們收集有關空氣的信息,準備參加以“我所認識的空氣”為題的課堂討論。
這節的課堂討論,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場面,下面是一些討論的片段:
師:我們生活在空氣中,大家對空氣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大家能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共同分享嗎?
生1:課本中告訴我們,空氣中有氧氣、氮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水蒸氣等。
師:那生活中有什么事實能證明這一點,你知道嗎?
(學生熱烈討論,列舉人可以在空氣中生存,豆科植物可以利用根瘤菌吸收氮氣,綠色植物可以在空氣中進行光合作用等事實,說明空氣中有氧氣、氮氣、二氧化碳。)
師:大家發表了很好的意見?,F在,我請大家觀察一個實驗,同學們注意觀察、思考,告訴我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教師演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測定的實驗)?
生2: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大約占1∕5體積。
(教師強調:實驗中紅磷有剩余,卻無法燃饒,說明什么?水為什么會流到廣口瓶里?空氣中氧氣體積約占總體積的1∕5。)
生3:我覺得空氣的成分不是到處一樣,也不是都不變化的。比如,空氣會被污染,城市空氣不如我們農村空氣新鮮。
師:是嗎?請具體說說什么是空氣污染。
生3:課本上說,空氣的組成是比較固定的,但是由于現代工農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改變了空氣的成分,造成了空氣的污染。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大類。從世界范圍來看,排放到空氣中的氣體污染物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這些氣體主要是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師:你回答得很棒。從總體上來看,地面上的空氣成分是比較穩定的。單在局部地方,某個時間里,空氣的成分是有所變化的。我們要防止空氣污染,使我們能健康地生活。同學們在書本以外有沒有找到關于空氣的知識?
生4:雜志上的資料說,現在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多的緣故。氣候變暖會使有的地方會熱得無法居?。灰恍└火埖耐恋乜赡茏兂缮衬?;海平面會上升,一些沿海城市會被淹沒。
師:我們應該怎樣防止全球氣候變暖呢?
(學生議論、交流)……
本節課的問題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是在創設了實際情景的前提下進行的,同學們充滿激情的討論、活躍的思維、高漲的情緒使得化學課堂變得鮮活起來。教學過程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生成的,不是予設的。它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自主學習的快樂,教師給予學生的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對動機的喚醒、學習習慣的養成、思維品質的提升,更關注學生的學,關注學生的獨特感受、真實想法,讓學生在緊張而飽滿的課堂教學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在合作中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突破口;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知識的構建與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總是圍繞某些問題進行的,精心設計討論問題也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基礎。教師在設計討論問題是應遵循適度性原則,討論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但不能太難,不能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也不能太簡單,否則流于形式。教師在設計討論問題時應遵循階梯性原則,不斷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也要考慮到滿足異質小組內不同學生水平的需要,充分發揮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學習SO42-的檢驗方法時可設置下面一系列問題:⑴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何現象?在加入稀鹽酸有何現象?鹽酸有何作用?⑵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鹽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嗎?⑶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嗎?⑷你組認為檢驗SO42-的最嚴密的方案是什么?教師在設計討論問題時應遵循開放性原則,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理念;還要研究學生,精心設計既有聯系性又有開放性的化學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合作學習的欲望,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向深入。
自主學習就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習的全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形成一種“非學不可、非做不可、非自己想辦法不可”的主動局面,使學生在課堂和實驗室里,經常處于不斷發展,積極思考,勤于動手,善于總結的環境下,再加上老師的指導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增強,創造精神一定可以提高??傊瑢W生的知識不是“灌”出來的,是通過思考“悟”出的,是通過活動“生產”的。在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自主學習的大力推行會讓學生“吃”到一份興趣盎然的能力營養大餐,并將受益終生。
(作者單位:江蘇通州市西亭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