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和完善物理實驗課的教學工作,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筆者從三個方面闡述了上好物理實驗課的體會,即要創造條件,做好物理實驗;要重視物理教材中的小實驗;利用電教手段優化物理實驗課教學。
[關鍵詞]物理 物理實驗課 教學質量
加強和完善物理實驗課的教學工作,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初中物理實驗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觀察物理現象,進行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從而正確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針對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我的幾點看法如下。
一、要創造條件,做好物理實驗
學生對物理課的興趣是學生學好物理的關鍵,物理實驗產生的種種物理現象,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學生由于好奇,會對物理實驗的現象產生強烈疑問,有疑問就要去探究,想辦法解決疑問,物理實驗促使了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
物理課本中的實驗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物理課本內容的公布,創造條件讓學生多進行一些實驗。如初中物理第二冊中“研究阿基米德定律”的實驗,由于浮力問題在物理所占的重要位置,就可以把這個實驗由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去做。進行學生實驗,因儀器不足,可以想些土辦法。在做這個實驗時,可以讓學生帶上一個彈簧秤、一根細線、一個很薄的小塑料袋、一個雞蛋大小的石塊、一只茶杯。操作時,先將茶杯中裝滿水,置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塑料袋內,然后用彈簧秤測一下系著細線的石塊重量G,爾后用彈簧秤系著石塊,使石塊浸沒水中,但不沉底,觀察這時彈簧秤的讀數,即石塊在水中所受的重力G'。我們根據彈簧秤求浮力的原理,便可以得到石塊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等于:石塊重力G減去石塊在水中重力G'。再用彈簧秤秤一下塑料袋中杯里溢出水的重量G排,同學們會驚奇的發現:因為石塊的浸入而使杯中溢出水重G排,和剛才用彈簧秤求浮力的方法求出的F浮完全相等。這個規律正是二千多年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發現的,即“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就是F浮=G排,學生通過自己簡單的操作、歸納,對阿基米德原理掌握得又清晰又牢固,在整個實驗中學生依著自己的興趣走,心情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興奮的狀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激發了興趣,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增強了學好物理的信心。
二、要重視物理教材中的小實驗
在對課本實驗內容挖掘的過程中,課本后的小實驗不容忽視,這些小實驗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些小實驗雖小,但大都是所學物理知識靈活性和技巧性的具體應用,通過小實驗可以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一步的加深鞏固。除課本上的小實驗外,教師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可以精心設計一些別出心裁的小實驗,如用自己澆鑄成的平底蠟塊放入水底,蠟塊不上浮,說明壓強差是浮力產生的原因,從而說明圓柱形橋墩不受浮力;再如蠟燭蹺蹺板的制作,利用排球或籃球膽測空氣質量;用煙霧法突出光沿直線傳播;用兩只燈炮串并聯的轉換看燈炮實際功率等等。這些小實驗材料易得、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學生通過自己設計、自己制作、自己操作、自己解決出現的故障,充分發揮了每個人的智慧和才能,從小實驗中獲得了大知識。
有的小實驗可以先通過教師演示,然后讓學生自己操作。如用鎳鉻合金自制滑動變陰器來控制小燈炮的亮度(鎳鉻合金絲在當地家電修理門市很容易找來)。通過老師的示范,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制滑動變阻器控制小燈炮亮度的明顯效果,同學們會迫不及待的試著去操作。找一個廢舊的電熱毯,一下子就能從中間抽出的電阻絲中制作十幾個這樣的滑動變阻器。通過實驗,加深了學生對滑動變阻器原理的理解。再如,紙盒燒水、筷子提米等,材料簡單可取,操作簡單可行,都可以在教師指導下使實驗順利進行。通過操作,使學生手腦并用,既培養了學生觀察和實驗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三、利用電教手段優化物理實驗課教學
首先,投影材料的制作簡單易行,在上物理實驗課中制作一些抽動式、旋轉式、復合式投影片,可使物理內容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觀后興趣頓生。如:制作輪船通過船閘的復合抽動式投影片,撬棒撬石頭活動式投影片、伏特表、安培表改變電路電陰的串并聯活動投影片等等,可使學生對這些物理現象一目了然。許多物理現象很抽象,很難用實驗來演示。如磨擦起電的原因、原子結構的教學等,但都可以用復合投影片較好地模擬物理現象的過程。通過電腦的操作,更能使學生耳目一新,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同時,還可通過錄像資料或物理科普節目,使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科技中的應用,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其思維,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
其次,家用電器也是物理實驗課的好教具,收錄機、音箱大多數學生家里都有,我們只要仔細鉆研教材,就可以使他們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派上用場。如在講發聲體在振動時,用懸吊著的泡沫小球放在揚聲器的紙盒里。當收音機不發聲,塑料泡沫小球不動,打開收音機音量開關,揚聲器發聲,小球跳動,非常直觀的說明了“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的原理。然后將音量變大,塑料小球跳動得更厲害了,間接又可以很直觀地說明“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的原理,通過這個實驗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觀地展現出來,學生一看就明白,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終生不忘。
再如,在講完電工和電功率之后,可讓學生在老師或家長指導下利用電能表測電爐子的功率,若該同學家中的電能表盤上標的是3000R/kwh,當家中其它電器不工作,只有電爐子工作時,可讓同學觀察在電爐工作三分鐘的時間內電能表的轉數,繼而可以先算出三分鐘電流對電爐做的功,再算出電爐的功率。然后,可依此法針對電冰箱會自動停機的特點,設計出如何觀察電能表,計劃測量時長,計算時間系數,從而測出電冰箱的功率。通過實驗,使學生嘗試到了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激發了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再認真地加以總結和思索得出來的。對初中物理來說,只有通過實驗操作,仔細觀察,如實記錄,進行分析歸納,才能使學生熟練掌握物理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好物理的強烈欲望,真正做好了物理實驗,就會使物理變得簡單易學。
(作者單位:河南欒川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