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教學與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它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小學美術是以培養學生美術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藝術課程,在教學中有效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則顯得非常必要。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 美術教學 美術興趣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中小學美術是以培養學生美術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藝術課程,在教學中有效進行探究性學
習,則顯得非常必要?;诿佬g學科自身的特點,就這方面的問題提出幾點具體的做法,供同行們參考。
一、引情激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教學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l.尋找一個有趣的入口。美術教師要充分研究教學內容,力求找出某些關鍵點,從那里揭示出某種新的意外的、超出學生主觀預期的東西。在教學中,教師尤其要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簡單易懂”的內容,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開放的呈現方式,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或設置思維荒漠,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處理好這些內容,往往是解決教學中學生松馳、疲沓、厭學的良方,引發學生興趣情緒的關鍵。
2.鋪設一條審美的通道。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積極地調動情感因素作用,從滿足學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采取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發展求知需要的過程中,盡可能充溢著積極的情緒體驗,滿足對美的需要。
3.設計一段情感的體驗。美術教育的特點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它是靠真情來打開審美者的心靈大門,牽引著人們回到真實的生命狀態,回到本原的心靈感覺,去體悟我們內心深處的靈性之光,發展審美能力。在教學中創設一些情感的體驗,有利于發掘教學中的美感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從而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動關注人類,關注自然,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設問置疑
“問題意識”是探究性學習的精髓。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的。在當前的美術教育中,由于觀點障礙、信息障礙、教師權威障礙、教學方法障礙、技能障礙等,造成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普遍不強。針對這種無問題意識的狀態,在美術教學實踐中要有意去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創設問題情境。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在認知活動中主動發現、提出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它需要美術教師為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到逐步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給予必要的引導、幫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探究學習的問題,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問題進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而且,只要學生真正地融入到探究美術知識、技能的過程,就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其次,集中篩選和引導優化學生從問題情境中生發的問題,由此明確后續探究的目標和內容。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再次,引導學生聯系其他學科內容以及生活經驗,自行提出問題,并引發他們對所收集的信息材料進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強對視覺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2.學會問題化解?,F代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學習思維、學習品質,以此來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獲取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積極教給學生學會提問的技能,引導學生學會從相關事物中找差異性、不相關事物中找相關性。比如,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設問、在飽含豐富智力因素與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識處設問、在同伴認識矛盾的焦點處設問、在美術技巧的運用上設問,等等。這對學生探究方法的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3.引發問題次生。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提問或回答時要有正確的態度,讓學生嘗到探究的成果,盡可能地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和愉悅。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才能引發學生求知、探究、創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新的問題。真正的學生探究活動就是由問題引導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需要美術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靈活地設計和取舍,使探究性學習獲得實效。
三、潛移默化
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去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個體創造潛能的發揮,首先,依賴于個體主體性的充分體現。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養能力有效手段,把學生推向探究知識的前臺。在美術課堂上,從探究問題的提出、學習伙伴的選擇,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要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
2.提供展現交互平臺。在課堂上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美術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探究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適宜的創造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像,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由地呼吸,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在富有情趣、表現活動自由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和技術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3.注重培養參與意識。探究性教學首先就是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大力改進美術課堂教學,變封閉為開放,加強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和溝通,讓豐富多彩的美術實踐活動充盈課堂:討論、游戲、表演、創作、展示、欣賞、評價……使實踐活動貫穿于學習探究的全過程,促使每個學生真正的動腦、動口、動手,參加到學習探究、創意構思、自由創作中去。通過親身感知、直接體驗、主動觀察、動手動口等方式,重新認識外部世界,重新認識自我,在“有意無意之間”潛移默化中實現認識、技能、情感、態度、道德的變化和發現。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探究式教學與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它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需要探究的問題和方面更加廣泛,需要解決問題和矛盾也會更加復雜,這就要求廣大的一線美術教師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發現,適時總結,根據美術學科自身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來進一步展開探究性的有效教學。
(作者單位:安徽安慶市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