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數學教學適度包裝,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筆者從數學的形式,數學的內容,數學的解答方法三個方面分析了數學教學的“包裝”。
[關鍵詞]數學教學 包裝 興趣
從本質上說,數學的美是一種簡潔、精確的美。但對兒童來說,這樣的美有時候會讓他們感到枯燥。數學教師為了能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單調的、枯燥的,從而愿意親近數學,對數學進行適度的“包裝”是必要的。筆者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也證明,經過適度包裝的數學教學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包裝”數學的形式
在學生的眼睛里,傳統的“純文字化”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是枯燥的、單調的,乏味的。通過陳述的方式向學生“講述”數學知識,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法,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首先要對小學數學的呈現形式進行“包裝”,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運用故事、游戲、小型競賽、對話、表格、卡通畫等豐富多彩的呈現形式,消除學生對數學的厭煩感和畏懼感,使學生產生一種愿意接近數學的情感,從而樂意學習數學。
例如,在“移多補少”的教學時,可采用故事的形式呈現數學知識,并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校里正在舉行學生運動會,二年級的男同學分成甲、乙兩隊進行拔河比賽,第一次比賽結果甲隊輸了,雙方交換場地后進行第二次比賽,結果甲隊還是輸了,仔細的小朋友,你能發現其中的秘密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甲隊只有7名同學參賽,而乙隊有13名同學參賽,怪不得甲隊連輸了兩場。教師適時提出問題:你有辦法使甲、乙兩隊參賽的同學的人數一樣多嗎?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的講述和多媒體有趣的動態演示,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又如,傳統的百分數應用題教學,可以采用對話的形式:
男生:我們男生人數比你們女生多10%。
女生:我們女生再來20個就與你們一樣多了。
男生:你知道我們男生有多少人嗎?
若再配上孩子們喜愛的卡通圖案,就一定能深深地吸引學生,讓學生在游戲之中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包裝”數學的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針對數學所具有的抽象的、嚴謹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包裝”,使數學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更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規律。
例如,在教學例1“578+298=578+300-2=878-2=872”和例2“3475-1999=3475-2000+1=1475+1=1476”時,教師可以首先對它進行“包裝”,在多媒體課件中設計這樣一個生活情境。
小明的媽媽帶著834元錢,來到華聯服裝柜臺,她選中了一件價格298元的衣服,恰好,這時該柜臺的銷售款也有834元。引導學生利用以上信息,提出可以解決什么問題。有的學生從小明媽媽的角度出發,提出“小明媽媽買了這件衣服后,還剩下多少錢”,列式是734-198;有的學生從營業員的角度出發,提出“該服裝柜賣出這件衣服后,共有多少錢”列式是734+198。然后組織學生探索,可以怎樣計算834-298和834+298,并選出自己認為最簡便的方法。有的學生用列豎式的方法筆算解答;有的受一年級湊十法的啟示,在計算834+298時,用湊整法解答,把834拆成832與2,2和298湊成300,832加上300得1132;有許多學生聯系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這樣計算,對媽媽來說,834-298=834-300+2=534+2=536,還剩下536元,對營業員來說,834+298=834+300-2=1134-2=1132,柜臺的銷售款有1132元,并且對計算時為什么多加了要減、多減了要加理解深刻,掌握牢固。對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設計、“包裝”以增添生活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題意、解決問題。
三、“包裝”數學的解答方法
與數學學習的內容相比較,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方法顯得更加抽象、深奧,要想在師生交流、教師講解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更需要對解答方法進行適當“包裝”。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時,教師可以對簡便計算的方法進行“包裝”,用“貸款”與“還貸”的思想進行交流、講解。在整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中,計算673+198,先“貸款”2,使198湊成200,再“還貸”2,673+198=673+200-2=871。
通過對數學的適當“包裝”,有時可以讓數學變得更可愛一些,更貼近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對數學發生興趣,逐漸喜歡數學。但“包裝”畢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包裝”要適度、適量,必須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掌握數學、運用數學服務。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