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對高中歷史有效教學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實施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有效教學 有效備課
新課改之后,高中歷史教學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變化,強調素質教育,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旨在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效果,是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對有效教學的分析
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積極而有價值的影響,促進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稱之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天、每一節課所追求的目標。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時提到,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是:“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要實現以上的五種教學行為,就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有效備課的問題有效備課要求教師的備課從學科知識教學轉換為思考如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科能力教學;從機械的“教教材”轉變為自主地開發教材“用教材教”;從課時目標的制定進一步拓展到總體目標、主題目標、單元目標的系列設計;從展示教師的教學技巧轉變為提供學生發展的機會;從簡單的案頭備課轉變為生成的教學設計;從教師組織活動轉變為師生多向互動;從依從教參的一次備課轉變為研究課堂的二次開發。
2.關于課堂主導地位的問題新課程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為中心。但是,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作用,教師的主導地位依然重要,我們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形式,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教學形式要服務于教學目標。最近幾年,許多地方在搞新課改教學,往往是形式重于目標。如課堂討論活動的安排過于形式化。有的教師在教學紅軍長征一課時,提出的“長征的路線怎樣”這樣的話題,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在教材上有專門的地圖和文字介紹,不用討論學生一般也能準確回答。這就說明,有時教師會出現形式的需要組織課堂小組討論,其中有些是沒有必要進行的。其實,有些活動不用小組討論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可以節省時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過于頻繁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加上形式上比較單調,對這種學習方式逐漸失去了興趣。更為可怕的是,慢慢地學生拒絕參與小組討論,會在那里等待答案的出示,由此慢慢養成一種信賴心理,而教師則往往以小組某一成員的回答來評價整組學生的掌握情況,難免以偏概全。討論活動有無真正達到預期目的?如有的老師在組織學生討論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時,學生剛討論了3分鐘時間,就要求學生停止,學生還未充分思考,討論還未深入開展,結論還尚未統一,教師就草草收場,討論的真正目的還沒有達到。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千萬不能放棄教師的主導地位,否則課堂教學就會流于形式。
二、有效教學的實施
1.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來說,教學目標就是實現其生命價值的核心和靈魂,是生命價值得以體現的根本出發點及歸宿,它具有導向、調控、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決定著課堂教學的運行軌跡,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準確、到位,能讓新課程教學更科學、有效。
新課程雖然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但對部分教師來說,這只不過是給原來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換了一種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內化與思考,這樣的教學明顯缺乏有效實施的前提——不能真正明確通過該課教學應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拓展哪些能力?培養什么情感?筆者認為,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師確定教學重心、明確教學主線、開展預設與生成的依據,而且也是學生明確學習重點、豐富內心情感、提高自身素質的保證。
在“中國古代的商業經濟”一課的教學設計中,筆者通過“閱讀構史”的環節設計,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相關目標有機整合在一起,起到良好的導向、調控、激勵以及評價作用,使教學更加準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力圖通過問題的引領,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基本知識點;在學生自主梳理知識主線的過程中,培養整合知識結構、歸納教學主線、確定學習重點的能力與方法。并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讓學生明確閱讀是學習的前提、構架是學習的關鍵、梳理是自主學習的真諦,從“市”的發展過程中掌握歷代商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培養從歷史線索中總結出歷史發展基本規律的積極情感,這就是“讀史明智”的內涵所在,它比機械地告訴學生本課學習重點要有效、準確得多。
2.在活動中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學生活動的主陣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一些動心、動腦的活動就是學生活動,只要摒棄低層次、淺思維的一些形式主義的“活動”,提出一些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真正開發學生思維與學習能力,這些活動就是有效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
為了使學生的活動更加豐富有效,在“中國古代的商業經濟”教學中,筆者還設計了“讀圖導史”“材料證史”等環節,把學生活動融入到對史實的探究、規律的探索和現實的延伸中去,以“讀圖導史”為例,筆者出示了“木蘭從軍圖”,并在旁邊配上了《木蘭辭》中的一句話:“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然后設問:(1)我們能從上述詩句中得到哪些歷史信息?(2)木蘭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把東西配齊?這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通過這樣的學生活動,讓學生明確:南北朝時期,“市”已經普遍存在,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各種商品都有固定的場所,說明當時商業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商業經濟的發展深刻反映出時代的特征,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與人民的生活。這樣的導入絕對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充分調動。
3.合理處理情景教學與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關系
情景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在情景設計時會出現教師的問題設計直白簡單,缺乏意蘊,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也就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它對現實卻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因此,利用現實素材,營造現實情境也是教學的必需。如通過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來了解晉商,了解了喬致庸恪守誠信、不斷創業、實現著巨大的資金積累和財富滾動的過程。喬氏家族的第一代創業人喬貴發,在包頭苦心經營,終于發展起一家最大商號,店鋪、居宅達到1000多間。到第二代喬致庸,開始了金融業活動,把商行、銀號從包頭開展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現存的喬家大院,是喬氏家族經數次擴建而成的。
這種與現實結合的情境,容易縮近與學生的思維距離,激發其主動探究的興趣,這是歷史教學有效性產生的關鍵。
總之,要實現高中歷史的有效教學,就必須對有效教學有著深刻的理解,然后,再根據客觀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