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評價具有導向性和激勵作用,在各個教學環節自然穿插對學生的獎勵與評價,遵循方向性、教育性、發展性、自主性、全面性等原則;采用自主性評價促反思、激勵性評價注活力、互動性評價導優化、過程性評價促發展等策略。使評價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同步進行,巧妙運用評價策略,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教學 課堂評價 評價策略
課程評價具有導向性和激勵作用,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與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成效。評價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各個教學環節自然穿插對學生的獎勵與評價,使評價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同步進行,巧妙運用評價策略,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我們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思想品德課堂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思想品德》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方向性原則
教育評價必須對學生的發展進行方向性指導,引領他們將個人的價值追求上升為國家精神、名族精神,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為社會輸送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建設性人才。
2.教育性原則
教育的核心是教學生學會做人。因此,對學生的一切評價,都須以人格因素為重。如果孩子的心靈變成荒漠,那么,他只能算是一架接納知識的機器。我們必須通過教育評價,使孩子的心靈真正充滿激情,讓學生駕著心靈之舟駛向美好未來。
3.發展性原則
教育評價必須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服務。我們必須克服教育評價滿足于某個階段短期效益的功利性傾向,克服教育評價中的形式主義。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道德性問題,追求教育評價對學生成長的建設性。
4.自主性原則
“生活的意義是需要獨自發現的,誰也無法從外部給予?!彼?,我們應該指導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主評價自覺認識自我、追尋自我、提升自我,在自我不斷超越的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力量與意義,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
5.全面性原則
教育評價必須著眼于全體學生。我們不能只關注少數優秀學生,忽視多數學生的充分發展,甚至將“問題學生”置于被遺忘的角落。我們在評價中要確實承認學生的差異,善于發現他們的差異,巧妙發展他們的差異。多層次、全方位的觀察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利用其閃光點進行激勵,扎扎實實的為課堂教學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思想品德課堂評價的策略探索
思想品德課的內容是三維整合,學生學習知識從橫向上看是知識的不斷遞進、加深,從縱向上看包括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所以,我們在課堂評價中要把三個維度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要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適合社會的發展需要。
1.自主性評價促反思
把學生當作評價的主人,讓他們在自我評價與反思中,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與閃光點,樹立自信心,同時發現他人的長處與自己的不足,更好完善自我,并對自己的學習與表現具有責任心。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創設情境,讓學生與同伴“真情告白”、“夸夸我自己”、“正視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回顧與老師父母同學交往的點滴”、“實話實說”、“學生講講自己的故事”,等等,如此,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得到自我教育。
2.激勵性評價注活力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時發生著變化,因此,教師對他們的評價也應時刻調整,以發展的眼光,從多個角度、多方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肯定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讓每個學生在自尊、自信中快樂成長?!岸嘁话押饬康某咦?,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以此增強學生學好語言的信心,提高課堂實效性。
學生回答完問后,答得如何應該給予口頭語言評價。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科學、規范的評價語言,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會激勵他們的自主評價。課堂評價語言的特點應是:準確得體,生動豐富,機智巧妙,詼諧幽默,獨特創新,而不應拘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老師應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以激勵他們主動參與。改變以往非對即錯的程式化評價,打破了標準化答案的禁錮,取而代之的是充滿熱情的鼓勵性評價,如“學得不錯”、“這個想法很有新意”、“沒有想好、先坐下,再想想,一定會想出來的”、“今天不夠理想,再努力呀!”……老師的熱情鼓勵與真誠贊賞,能幫助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能激勵學生的上進心,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和感情的升華。當然,鼓勵并不意味著沒有否定,不提要求,這樣也無助于學生進步,在實際教學中,比如,有些問題學生答錯后,老師不立即道破真情,而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修改錯誤,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師平靜地用正確答案表達重復一下作善意的提示,學生自然重復或意識到想起正確的答案,自覺改正錯誤,有利于他們盡快掌握新知識和技能。教師的評價方式和態度為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3.互動性評價導優化
互動性評價旨在通過多方互動,了解學生各方面表現的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育途徑。如在教學中,通過“你說我說”、“你來問我來答”、“心心點燈”、“出謀獻策”等活動,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智。在活動中師生相互傾慕,生生的互動互學,讓“愛心直通車”載滿了老師與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學生對老師與家長的濃濃愛心,學生之間的純真友愛,這溫馨的氛圍,飄逸著情感的芬芳,陶冶著每位學生的情操。
4.過程性評價促發展
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主動構建對知識的理解的過程。其過程評價是指通過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學習歷程行為因素成效的測評分析,評估學習活動本身的效果,用以反饋、調節學習活動過程,促進學生的學習而進行的評價。通過課堂評價,教師便能及時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從而做出積極的反饋,正確地給予鼓勵和強化,錯誤地給予指導和矯正,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創造性地使用各種評價手段,巧妙地發揮評價作用,評價功能的全面性,讓課堂評價擲地有聲,真實、信服、具體、簡便、有力度,真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讓孩子們受益,得到最好的教育,發展思維、提升智慧、健康、快樂地成長,學有所得、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孫云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新華出版社,2002.
[2]崔凌云.誰來拯救“迷途的羔羊”.中國教育報,2003-12-2.
[3]郭元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與目標.騰圖電子出版社.
[4]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7.
(作者單位:福建泉州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