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并取得長足的發展和應用,筆者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建構主義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主張的是精講多練,學生要學到屬于自己的知識主要靠的還是自己的主動學習、主動探索,這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由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而發展起來的,它為信息技術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而信息技術又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它們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本文根據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從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出發,淺談一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應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建構知識意義。可是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就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多媒體計算機將音樂、解說、圖片、動畫等多種信息組合在一起,有聲、有形、有景;模擬實驗室將實際工作場景搬進教室,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形象、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同時,信息技術所營造的學習情境也滿足了建構主義對學習環境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感知器官,全方位刺激了學生的大腦,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學習過程中,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認知的主體。教師由舞臺上的主角變成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為了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教師應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使之朝著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后的社會將是“學習型”社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建構主義心理學家魯納強調學生的學習是“主動地發現,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過:“授人以魚,只供一飯所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而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課本是學生主要的學習資源,教師講的就是“金口”,課本寫的就是“玉言”,對錯與否學生不選擇,跟著學就是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和培養。但是校園網、課件庫等信息資源的建立,使學生能突破課堂與書本的限制,在信息技術提供的良好的學習環境及其大量的學習資源中,去尋找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并可以利用網絡跟同學、老師進行信息交流、溝通、協作,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鑒于可以預見的變革速度,我們可以推測知識會越來越陳舊和過時……總之,他們必須學會學習……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還要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防止思維的絕對化和僵硬化。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產生大量疑問、不受固定模式約束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同時,培養能力、領會思想方法重在“滲透”和“潛移默化”,不應該把方法當作知識向學生灌輸。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完成的“任務”,要注重講清思路,理清來龍去脈,在不知不覺中滲透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開闊思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盡可能多地產生學習遷移。
同時,很多學生喜歡獨立地獲取知識,建構主義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培養學生用探索式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例如,學習“制作多媒體作品”時,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利用各種資源,通過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種多媒體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軟件(如Word、WPS、PowerPoint、FrontPage等)制作出具有個性特色的多媒體作品。這樣,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習能力。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去感受、去體驗,而不僅僅去聆聽別人的介紹和方法。建構主義理論在信息技術中的運用關鍵是構建信息環境,讓學生在良好信息環境下利用原有知識來構建新知識,能激發學生的潛能,通過自己探索,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例如,網頁設計這門課,學生往往對計算機中的各種網頁程序比較生疏,我們可以構建良好的信息環境來使學生理解、自動地去解決,學生可以先瀏覽網頁,了解書本以外更廣泛的信息,觸及到課堂以外更豐富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質疑、問難、想象、發散等多種思維。這種開放的學習環境,自主探索式的學習活動,拓展了學生知識面和學習資源,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技能的掌握與熟練只能靠實踐。應提倡探索式的學習,許多知識和經驗可以通過自己上機實踐獲取,這樣做不僅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養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很多知識和技能必須通過多次上機才能學會。“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創新能力。
總之,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這樣的教育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環境.
[2]張文蘭.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再定位[J].電化教育開研究,1999,(4).
(作者單位:河北冀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