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語文教師應具有“三不”精神,即“知足‘不’常樂”、“名利‘不’淡泊”、“平淡‘不’是真”。
[關鍵詞]語文教師 語文課堂 “三不”精神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新的理念讓我們思索,語文教師該如何更新觀念,讓自己更豐富,讓學生更愛學,讓語文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學科呢。
我認為,在教改的過程中,觀念的改進比教法的改進更重要,這是因為它會給學生創造一個愉快的語文課堂氛圍。當代語文教師,應該具有“三不”精神,即“知足‘不’常樂”、“名利‘不’淡泊”、“平淡‘不’是真”。
一、“知足‘不’常樂”
俗語說“知足常樂”,而我卻不同意這個消極的說法。我認為,只有永不知足者,才永遠滿懷希望,才是最快樂、最幸福的。語文教師不能滿足于自己的經驗而停止不前,也不能因為我們的一些成績而“知足”。這種“知足”會讓我們因為沒有了激情而不“常樂”;這種“知足”會讓我們因為沒有了追求而不“常樂”。所以,我們要“不”知足!因為我們不知足,我們才不會抱著陳舊的知識而高枕無憂;因為不知足,我們才不會依賴自己的經驗而停步不前;因為不知足,我們才沒有在混日子的泥沼中沉寂。
因此,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應該是一個師與生共同進步的舞臺。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要充分發揮語文“人文性”的這個特點。我們不能單純的滿足于取得的一點點的成績,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借助各種信息并根據科學的最新發展對語文課程的課堂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補充、更新和重組。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教學。
不知足能讓我們產生新的目標、新的追求。因為我們的努力,做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的目標達成了,我們獲得的是“知足”者難以獲得的巨大快樂。另一個目標確立了,不僅做合格的語文教師,要做優秀教師、品牌教師、專家教師。我想,當這個目標達成時,那樣的快樂將會是成功的快樂、勝利的快樂,是有客觀基礎的真正的“樂”。
二、“名利‘不’淡泊”
我所說的“名”是指,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我們的知識對社會作出貢獻后,學生們、社會人給予我們的榮譽、給予的承認和尊重。只有我們的成績被社會尊重了,我們才能有機會向更高的方向發展。我們既要讀好“之乎者也”,也要抬頭看看,努力讓語文為文道合一、為語言與文化相溶、為科學與人文的整合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語文教學走在社會發展的前沿。時時不忘宣傳語文對社會進步的作用、對人們生活的重要。一些語文教師因為受到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思想影響,清高,不慕名利。但是,要知道無論是“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都離不開一個“名”字。所以,想做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不要“名”,是不行的。不是有句話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就是成功的推銷自己的人”嗎!
再說“利”。我這里所說的“利”是指經過努力工作后,社會所予以的報酬。報酬是多渠道的。它會是我們改善教學條件、充實自己、取得更矚目的成績的基礎。語文教師作為一個從知識到實踐的一個傳播的橋梁,應該永遠是一座獨木橋,還是利用好能夠得到的更好的條件把自己變成一座立交橋呢?答案自然是后者。要教好語文課,不去不斷的充電是遠遠不夠的,那么,爭取一次學習的機會、得到一些珍貴的資料便都成為我們在工作中追求的一種“利”。這種“利”,我們該努力去取得,這種“利”,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要當仁不讓。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為提高學生的能力而得,為我們教學的最終成果而得,這樣的利,我們永遠不能“淡泊”。
這樣的“名利”體現著我們語文教師的真正的價值,能讓我們最大限度的把語文的作用通過語文教師傳授給學生,傳播給民眾,對于這樣的“名利”,我們又為什么不大膽,積極的去追求呢?
三、“平淡‘不’是真”
我認為,做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語文教師,不能追求什么都“平平淡淡才是真”,勇于追求,讓生活波瀾起伏,讓教學生動傳神,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仍然把“語文”二字詮釋為“語言文字”,片面地強調語言媒體的“工具性”,就很容易把語文課上成了枯燥繁瑣、興味索然的語言課、語法課,使其文學色彩消解殆盡,人文精神極度稀薄。缺少了人文精神的語文課,無法讓學生感覺到精神的愉悅,當然,就找不到在語文課上的興奮點,這就成為了語文教學的一大障礙。這樣的“平淡”我們不要,這樣的“平淡”于人于已實為不利。“做人就要做強者,為師就要當名師”。不平淡的生活才該是當代語文教師的真正的生活,少一些清高,多一分追求,才是今天語文教師應有的精神風茂。在教學中,我們選擇的是有滋有味、有聲有色、轟轟烈烈、精精彩彩的語文課堂。
我想:“觀念決定命運”。語文教師們深深的知道:消極無為勢必會因循守舊、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進而走入“教書匠”的行列;而積極有為就會不滿現狀、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結局必然是傲視群雄。
(作者單位:河北承德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