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獨立選擇和確定發展方向和目標,積極主動地獲取語言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去發現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具有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特點。它要求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反饋。
[關鍵詞]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學生
開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為學生以后的自身發展奠定基礎;其次,它是青年學生自我發展規律的需要;再次,它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教師須著重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營養。為了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方式,把自主學習引進課堂。
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認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可分為四個過程:即提高認識——激發興趣——教給方法——培養習慣。筆者依據魏老師的觀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做了初步的探討。
一、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學習不僅是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經驗的過程,還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而身心發展離不開學習。有的學生對學習的認識還沒達到這個層次,另外,學生學習英語時遇到的困難遠遠大于其它學科。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既不會出國,也沒有太多的機會與外國人交談,因此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總是等著老師來“喂知識”,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對學習沒有興趣。面對新的要求,新的挑戰,教師首先要重新認識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辯證關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要掌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進師生感情,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及自我正確認識等非智力因素著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發展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經常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一方面,現實社會競爭激烈,為了個人生存、自我表現發展的需要,為了對自己、家庭、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我們必須學好外語。另一方面,告訴學生教育向來都是條條道路通羅馬,大家在知識的高峰上所處的位置不同,出發點不同,目標也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大家奔向知識的目標的途徑是不一致的,完全有理由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
二、激發興趣,培養自覺性
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便自然進入“激發興趣”階段,在本階段必須讓學生不斷地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幸福和快樂,也就是每個學生都從各自的現狀出發,一旦略有提高,便及時鼓勵表揚。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越高,學習的效果越好。如果能把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一種學習的需要,就能使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逐漸養成自覺學習英語的習慣。學生在初學英語時都會感到新奇,希望了解它,因而對英語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但學生缺乏意志和毅力,興趣容易因困難和乏味而轉移或中斷,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學生喜歡的直觀教學方法,如實物、圖片、幻燈、簡筆畫、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努力創設適當情景,把課本里對話、課文的角色分配給學生,讓他們把角色的動作、表情用自己的體會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使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愉快、和諧,在有趣的語言環境中通過自主學習來獲取大量的語言信息,使他們樂而學之。比如說,(1)巧妙利用英語同音詞,編造饒有趣味的諧音句:The two new students want to go to the zoo at two to two, too.two表示數量“二”,to動詞不定式的標志,to介詞表示“去……”,two to two時間表達法,too副詞表示“也”;(2)一些得體的動作表演、動情的演唱統統也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3)巧用替換詞,對話、采訪、討論、角色表演、小組競賽等;(4)巧用一詞多義;(5)編謎語。
三、指導方法,掌握規律
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學習起來更積極主動,更快速高效。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在開學初制訂學習計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詳細做到課內、課外,在校、在家的具體目標,并請同學家長和老師監督執行情況;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學法介紹,如怎樣記筆記,怎樣做英漢翻譯等;第三,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課后復習,先回顧當天學習內容,問自己今天我學了什么,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需要再下點工夫;第四,課后經常與學生談心交流學習體會,把我平時在報刊雜志上收集的學習方法和自己的親身體驗介紹給學生,啟發他們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第五,讓學生寫考試總結,要求學生分析考試成功與失敗之處,重點分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知識點掌握程度如何,解題思路是否正確,答題時間是否安排合理等,通過反思,不斷調整,使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第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并在合作中逐漸培養克服困難的習慣,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四、培養習慣,養成精神
自學成才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學生時代本身的事情,而是一個人終身將要持續進行的事情。魏書生講:“學生最初沒有學習習慣,好像一部靜止的汽車,產生培養好習慣的欲望好像打著了火,第一次推動不能性急,要慢,慢才符合運動規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狀態。”自學英語的習慣要在自學英語的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要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除了要求學生有一個較好的學習計劃、做好課前課后預復工作外,我還要求學生定期閱讀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如簡單的小故事、幽默、人物簡介,有中英文對照的簡易讀物等。
五、拓展空間,創意作業
課外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對鞏固課堂教學、檢驗學習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通常的課外作業以抄寫單詞短語,聽聽磁帶、朗讀課文為主,重復單調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水平,我有意識地改變作業的形式。比如,在學了有關節日的單元后,叫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節日做成海報的形式,向同學們介紹,要求做到圖文并茂;學了有關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單元后,叫學生回家向家庭成員作一個調查報告,并根據所了解的情況分別給予健康建議;學了有關時裝表演時裝、設計的單元后,叫學生也設計一套時裝,以海報的形式介紹自己作品的式樣、質地、顏色等……像這樣的作業把教材內容活化于實際生活,使學生能主動地運用所學的語言去做作業,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展了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不斷研究,不斷完善。同時,教師也應該更加積極探索進取,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爭取做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覃美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嘗試.
[2]高敏.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1).
[4]中學外語教與學.2004,(9).
[5]錢忠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武進區雪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