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精神。因此,班主任要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以良好的文化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構建學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班主任 班級文化 學生成長
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級師生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精神。學生既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又是行為的主體。因此,班主任要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以良好的文化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構建學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那么,如何建設蓬勃向上的班級文化呢?我試從以下幾點,略談自己的體會。
一、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班級環境的布置是班級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容。它不但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偉大的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及知識技能的培養,無不受到環境的熏陶和影響。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特別重視班容班貌的布置。每次布置教室,除了做好教室寬敞明亮,地面整潔,空氣流通,桌椅擺放整齊工作外,還能充分利用好每一個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讓他們自己設計,自己動手、布置“共同的家園。”如:在本學期的第一次班隊會上,我以“怎樣布置我們的教室”為主題,讓每一位學生發表意見。這樣,學生們紛紛出謀獻策,提出了許多有創意的點子。并自己選擇承擔班級布置工作的某一項任務。這樣,學生有條不紊地忙開了。他們有的購買材料,動手制作,有的張貼懸掛等。通過同學之間的分工與合作,終于完成了“裝飾工程”,把自己的“家園”布置的煥然一新。在期初學校班容評比中,我班獲得了第一名。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與主人翁地位,又給師生創造了一個優美、溫馨的生活環境。
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健全班級管理機制
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保障班級活動的有章、有序和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形式。科學、民主、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是良好班集體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證。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一個良好的班級,除了靠學生自覺外,還必須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強有力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學生行為的隨意性。于是,在班級管理制度的實施方面,我自己首先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處處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其次,在《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礎上,又制定了課堂紀律、衛生值日、佩戴等方面的具體制度,約束學生,使學生有章可循。另外,還從加強日常規范管理入手,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從而,使我班的學生人人守紀律,個個講衛生、懂禮貌,形成了良好的班集體。月月被評為校“三項競賽”總成績第一的班級。
三、創設各種興趣活動,加強課余文化建設
班級活動是學生在學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為了增加學生活潑、愉快的校園生活,減輕學生學習上的壓力,降低心理沖突強度,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每逢“六一節”,開展了“班級小歌手比賽”,“講故事比賽”,“普通話比賽”,“詩朗誦比賽”等活動。讓全體學生都參加,而且每個學生都能得獎,讓學生們體會節日的快樂,獲獎的喜悅,從中享受成功的體驗。在平時,經常舉行唱唱跳跳,說說笑笑的娛樂活動,以培養學生具有樂觀開朗的個性。每一學期,還在班級中開展書法、繪畫及手抄報比賽與展覽活動,使學生們從一張張工整的字跡及一幅幅優美的畫片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期中考試后,又開展“跳繩比賽”,“拔河比賽”,“跨下傳球比賽”,“廣播操比賽”等,把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引導到健康愉悅的活動中來。同時,也釋放了學生身心的“多余能量”,調節了緊張的心理,磨練了學生的意志,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培養了學生開拓、進取、勇于克服困難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競爭意識;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發展了學生的特長。
四、創設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班級文化。在班集體中,良好的人際關系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從而促進集體成員的和睦相處,增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樂趣,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更是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其中,師生關系是班級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平時教學中,我努力提高自己的品格修養,建立人道、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關愛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工作,為人處事;用教師生命全部的熱情、才智、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去影響、鼓勵和喚醒學生,使學生能夠自由地與教師交換意見,坦率地向教師表達自己的思想,發展自己的判斷力和選擇能力,從而,對學生人生發展,精神成長及智慧、審美價值的生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我還利用心理學理論對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煩惱,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正確地引導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從而,使學生在團結友愛、相互尊重、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中,得以健康地成長。
總之,要使班級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班主任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班級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細水長流,潤物無聲,使學生在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快樂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陸玲花.建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中隊文化.班主任,2004,(5).
[2]沈永銘.教會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班主任,2004,(5).
[3]占玉芳,楊勤學.班集體建設三部曲.班主任之友,2001.
[4]李炳南,陳家麟.談班級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2004.
[5]姚灶華.“學校文化”的認識與實踐.浙江教育科學,2005,(1).
(作者單位:浙江蒼南縣金鄉鎮第三輔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