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興趣
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語文課堂“激情飛揚”,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總結,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途徑。
一、注重自身形象,營造良好氣氛
有人把課堂比作舞臺,一堂課,就是一場精彩的演出。作為“主要演員”的老師,其形象、氣質、精神狀態,將會影響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學生。其言語、神態、舉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演員”要用自己對劇本的透徹理解,用滲透情感的語言,用富于激情的動作,將學生帶入到預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劇本的內涵,表現出劇本的特色,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在課堂中精神飽滿,用激情去點燃孩子們的心靈。
二、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讓人趣興味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精美的課堂導語,能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使每一個人都積極思維,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為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我在上《在烈日和暴風雨下》這篇課文時,借鑒了有位老師的做法,為這篇課文設計了這樣的導語,“祥子怎么這么傻,這么笨呢?烈日,他不知躲;暴雨,他不知避,老舍為什么寫這么一個大傻瓜呢?”全班學生聽到這一句,大為震驚:是呀,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大家就嘰嘰喳喳投入到議論中。注意力便情不自禁地集中了起來。當然,教學內容不同,教師的素質和個性不同,導語的設計方法也就各異。我們不管采用哪一種導語設計方式,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聯,自然銜接。
三、巧妙組織課堂,調動學生情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上課睡覺,也反映出他們對課堂不感興趣,不“好之”,更談不上“樂之”了。課堂是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老師的“一言堂”已不再適應現代教育理念。語文課文姹紫嫣紅,風光無限,學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閱讀,親自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賞,就能領會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妙意境!教師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組織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情緒,使每個學生都具有求知的沖動,把學習語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手里拿著小提琴,就不會干壞事”,也就更不會“睡覺”了!在上《花的話》這篇童話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我把那些平日不大愛發言的女生扮成各種花兒,在課堂上表演,模仿群花的神態、語言、動作,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個個都躍躍欲試,每位同學都主動參加到課堂中來了,積極思考,認真回答問題。教學效果自是不言而喻。總之,如何巧妙地組織課堂教學,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寧鴻彬老師說過,“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努力加強自身修養、塑造良好教師形象作好學生表率的同時,應經常考慮如何靈活巧妙、富有創造性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用真情撥動學生“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激情飛揚”!
(作者單位:河北衡水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