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生 作文 興趣
學生寫作文沒有興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積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沒掌握好,訓練不得法等。我認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
一、從無字句處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是生活”。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閃光點,要善于觀察、發現、捕捉,才能充實頭腦,美化心靈,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如夏衍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半夜三點多鐘起身,走十幾里路,去觀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終于搜集到關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寫出膾炙人口的《包身工》。因此,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于是我開始讓學生寫日記,寫周記,內容包括校園、家庭、社會,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各種景物,觀察各種人和事并細心體會個人的感受。結果不少同學寫出了好文章。
二、厚積薄發在點滴——注重積累,有感而發
學生要寫好文章,沒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學生多聽新聞,多閱報刊,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班里訂的《語文報》《中國青年報》,學生個人訂的《文摘報》《文萃》《作文報》等,同學們都爭相閱讀,作讀書筆記,積累典型素材并寫讀后感、評論文章等。
三、為伊消得人憔悴——多審題精寫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審題,作文審題是否正確,是關系到文章成敗的重要一環。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審題的一般技巧,如命題作文要:(1)審標題,注意題目的限制性。(2)審文體。(3)審寫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項,提示。(4)應試中審評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圖作文)除了上面(3)(4)點外,更要審清材料,多則材料的要進行歸類提取,找出最佳切入點、最佳立意。語文教學內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學生大量寫作。所以多審題,精寫作,所費時間不多,學生寫作能力又得到培養。實踐證明,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四、借他山之石攻玉——借鑒名家名篇,提倡學以致用
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藝術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但不能生吞活剝、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課文中的名家名篇,讓學生也去嘗試一下,用剛學到的方法去仿寫文章,也是我進行寫作訓練的一種方法。如學了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讓學生用“定景換點法”寫《校園之春》,提倡學生學以致用。當然這種仿寫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讓學生借鑒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仿寫重在借鑒,更為重要的是應有自己的東西在里面。這也就是說,在借鑒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有個性。
五、無限風光在險峰——敢于突破常規思維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心之所極,將于風云而并驅矣。”作文亦是如此。我積極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思維,拓展寫作思路。求新有風險,不必刻意,一定要有堅實的生活基礎。經過“會當臨絕頂”的體驗,才有“一覽眾山小”的享受。
六、柳暗花明又一村——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
為了發揮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作文的興趣,培養他們批改作文的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水平,我緊密結合新課標的宗旨,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在作文評改方面,除了教師評改外,還采用學生互評或自評的形式。
(作者單位:河北景縣安陵中學)